论《公孙龙子》中的指-物关系
本文选题:意义理论 + 指-物关系 ; 参考:《社会科学辑刊》2004年06期
【摘要】:公孙龙的正名理论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对于公孙龙正名理论的解释却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公孙龙关于指 -物关系的论述是理解公孙龙正名理论的关键和难点。《公孙龙子·指物论》中的“物莫非指”表明了公孙龙对指—物关系的基本看法 ,在此基础上 ,公孙龙的正名理论是一种语言意义理论 ,是先秦思潮的名辨产物
[Abstract]:Gongsun long's theory of correct name occupie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ancient Chinese ideology. However, there are different opinions on the explanation of Gong Sun long's right name theory. Gongsun long's exposition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finger and matter is the key and difficulty in understanding the theory of correct name of Gongsun long. The "matter or not refers" in "Gongsun long Zi's Theory of things" shows Gongsun long's basic view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finger and matter, and on this basis, Gongsun long's theory of correct name is a kind of linguistic meaning theory, which is the product of pre-Qin ideological trend.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哲学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2 0 0 2 - 2 0 0 3年度重大项目 ( 0 2 JAZJD72 0 0 1 8)
【分类号】:B81-0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进;;《指物论》意义探析[J];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年03期
2 周兴生;;《墨子·经上》中“成”式法律推理约束力考论(上)——中西推理基本形式比较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周兴生;;《墨子·经上》中“成”式法律推理约束力考论(下)——中西推理基本形式比较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余维发;;伍非百指物思想探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余维发;;论伍非百的正名思想[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张长明;曾祥云;柳祥美;陈云龙;;《管子》名学思想新议——从语词符号角度[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王漠;;《墨经》之“诺”与中国传统逻辑思维[J];当代经理人;2006年12期
8 孙江潮;张太洲;;墨辩思想何以应用于法律适用[J];法制与社会;2011年32期
9 黄朝阳;;中外三种类比法的比较研究[J];广东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10 陈建中;《指物论》解读:指物与抽象[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蔡树才;《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七)》文献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赵炎峰;先秦名家哲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张维新;中国古代法制史学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5 曲文;韩非与晚周学术[D];吉林大学;2012年
6 彭华;阴阳五行研究(先秦篇)[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刘魏荣;《公孙龙子》的语言逻辑和本体论思想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0年
8 刘利民;在语言中盘旋[D];四川大学;2007年
9 宁莉娜;中国近代文化革新视域中的逻辑方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10 李笑岩;先秦黄老之学渊源与发展[D];山东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强;《墨子》环境伦理思想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2 秦涛;汉末三国名法之治源流考论[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3 于霞;战国名实之辩的文化解释[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陈转青;试论沈有鼎对《墨经》逻辑思想的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5 柴永昌;韩非子“术论”及其渊源考辨[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胡W,
本文编号:17760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1776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