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法理社会看中华民族精神重构
本文选题:法理社会 + 中华民族精神 ; 参考:《文史哲》1996年06期
【摘要】:人类社会的发展迄今经过了自然社会、伦理社会和法理社会三个时代,当今中国正处于从伦理社会向法理社会的演变过程中,因此,中华民族精神必须要以法理精神取代伦理精神。不论商品经济、民主政治还是多元文化,都内在地要求这一精神转换:在法理社会,中华民族精神重新建构的内在要求是:浓厚的人文精神、普遍的平等精神、彻底的自由精神、规范的契约精神和有序的理性精神,在实现这种精神转换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充分汲取具有现实活动性、历史进步性和与法理社会相吻合的中华本土资源;另一方面,更应特别重视法理社会普遍的内在精神要求对重构中华民族精神的决定性意义.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has gone through three times: natural society, ethical society and legal society. Nowadays, China is in the process of evolving from ethical society to legal society. 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nation must replace the spirit of ethics with the spirit of legal theory. Whether the commodity economy, democratic politics or multiculturalism, they all demand this spiritual transformation: in the legal society, the inner requirements of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s spirit are: a strong humanistic spirit, a universal spirit of equality, In the process of realizing this kind of spiritual transformation, on the one hand, we should fully absorb the Chinese native resources which have realistic activity, historical progress and accord with the legal theory society; On the other hand, special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decisive significance of the universal inner spiritual requirements of the legal society 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spirit.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B8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晖;;建构我国的法理社会及其伦理原则[J];长白论丛;1997年03期
2 潘利平;法治视野中的中华民族精神——对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先进文化思想的思考[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3年06期
3 王德敏;稷下之学与民族精神[J];东岳论丛;1992年04期
4 陈赛蓉;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精神[J];福建党史月刊;2005年07期
5 王泽应;;船山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弘扬[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6 张倩;;旧邦新命,中华民族精神的当代建构——专家学者热议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国文化研究[J];学术研究;2007年11期
7 杨云香;;现代新儒家与中华民族精神[J];河南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8 金永平;中华民族精神略论[J];浙江社会科学;1990年03期
9 肖君和;中华民族大众文艺论纲[J];文艺争鸣;1991年06期
10 王路平,宋太庆;孔子思想与中华民族精神[J];孔子研究;199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存生;;中国社会发展与中华民族精神[A];“社会发展与民族精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何方生;;孝道与中华民族精神关系初探[A];老年学论文集(六)[C];2004年
3 李毅红;;传承与发展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点思考[A];“社会发展与民族精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孙文营;;对社会主义荣辱观与中华民族精神关系问题的思考[A];“社会发展与民族精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余春林;;毛泽东思想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A];《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C];2003年
6 ;孙中山·中华民族精神[A];孙中山与中华民族精神论文专辑[C];2003年
7 吴潜涛;冯秀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途径[A];“社会发展与民族精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葛晨虹;刘玮玮;;民族精神及其文化表现形态[A];“社会发展与民族精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李绪堂;高洁;;民族的复兴 精神的传承[A];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之七——中国近现代史及史料研究[C];2007年
10 陈依元;;论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伟大贡献[A];在党的旗帜下——青海省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70周年文集(上)[C];199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东;中华民族为什么历经磨难而不衰[N];北京日报;2003年
2 ;中华民族精神大家谈(6)[N];光明日报;2004年
3 周安伯;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N];人民日报;2003年
4 肖一;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我们重任在肩[N];光明日报;2007年
5 赵存生;中华民族精神:多难兴邦的强大精神支柱[N];光明日报;2008年
6 王东;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能屹立于世界民族精神之林[N];北京日报;2002年
7 彭继红;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党的创造力[N];湖南日报;2004年
8 刘利民;弘扬培育民族精神是学校教育的使命[N];中国教育报;2006年
9 彭国华邋杨学博;伟大民族精神在抗震救灾斗争中升华[N];人民日报;2008年
10 安传香;传承民族精神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接力[N];今日信息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珍喜;文明冲突视野下的伦理社会[D];复旦大学;2007年
2 黄莉;中华体育精神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3 刘力波;文化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郑海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5 朱西周;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演变与时代价值[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6 孔祥文;国共两党对中华文化的态度及两岸关系的传统文化底蕴[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温搏;当代武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魏明;全球信息时代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荣丽;西柏坡精神的当代价值[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严翅君;伟大的失败的英雄——张謇与南通区域早期现代化[D];苏州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洁珍;法理社会的主体精神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关丽佳;论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D];黑龙江大学;2010年
3 朱真真;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民族精神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0年
4 郑丽莹;新时期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5 丁小宇;提升综合国力视野下的中华民族精神及其培育[D];河南科技大学;2009年
6 刘立岩;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文天;论中华民族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D];贵州财经大学;2012年
8 黄美玲;略论北京奥运会与中华民族精神[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郭江涛;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民族精神教育的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晶晶;中华民族精神活力生成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解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336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1833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