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印度与希腊逻辑的社会文化功能比较
本文选题:思维方式 + 古代三大逻辑 ; 参考:《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04期
【摘要】:全球化的跨文化现象,提升了各民族文化对话与互动水平。尽管各民族文化存在着差异,但了解不同文化的缘起与特质,更能深入地知晓人类社会演进中,在理性、道德、自由等关系里,始终有一种普世价值。文章着眼于认识逻辑社会文化功能的特殊性与普遍性,论述了古代中国、印度与希腊三大逻辑传统的差异与三大逻辑社会文化功能的普世价值。
[Abstract]:The cross-cultural phenomenon of globalization has raised the level of cultural dialogue and interaction among all ethnic groups. In spite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cultures, understanding the origi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cultures and knowing more deeply the evolution of human society, there is always a universal value in the relations of reason, morality, freedom and so on. 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particularity and universality of the logical social and cultural function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hree logical traditions of ancient China, India and Greece and the universal value of the three logical social and cultural functions.
【作者单位】: 江汉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B81-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魏义霞;;中西语言哲学的不同特征——兼论先秦语言哲学的盛行[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2 晋荣东;;当代中国逻辑的现代化及其问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广才;“先天易”与开方作法本源图[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2 吴广平;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与文化人类学——以叶舒宪的研究为例[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3 杨丽云;农村天主教徒互惠行为研究:以金秀江洲村为例[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4 易建平;约翰逊和厄尔的人类社会演进学说[J];世界历史;2003年02期
5 刘贤平;《财主底儿女们》中的死亡意识[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孟丹青;华文文学研究的新视界[J];华文文学;2003年03期
7 张祖林;从“李约瑟难题”到席文的中国17世纪科学革命说[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8 夏滟洲;愉快地听——现代音乐可听性问题的文化学研究[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赵善德;从文化和地理角度考察古代广州的地位变化[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10 刘江;旅游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源泉[J];技术与市场;200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桂翔;文化交往规律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2 苏德;多维视野下的双语教学发展观[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3 付秀荣;和谐多样:当代中国的文化选择[D];吉林大学;2005年
4 胡雅梅;聋人大学生身份认同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5 戴庞海;先秦冠礼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6 吴峥嵘;《左传》索取、给予、接受义类词汇系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徐莉;民族村落中的教师[D];西南大学;2006年
8 郝明君;知识与权力[D];西南大学;2006年
9 王越;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经济社会分析[D];河海大学;2006年
10 李志强;公元前6-前3世纪中西方语言学的萌芽[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虹;汉英称谓系统之比较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2 夏艳清;古今数学游戏[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3 刘德忠;论校园文化建设[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范玉;遥远的回响[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5 李旭东;民族旅游的真实性探析[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6 杨海军;从所有制看先秦时期公私观念的变化[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房慧;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文化的建构[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郭静;克拉玛依市汉维师生交往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艾君;构建绿色课堂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李华丽;晚清华北地区家庭养老方式透视[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吴家国;传统逻辑在中国的历史命运和现代化[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2 晋荣东;论现代逻辑的规范性及其问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3 诸葛殷同;“吸收论”的两种归宿——中国高校文科逻辑教学走向何处[J];南京社会科学;2000年08期
4 倪荫林;论逻辑的社会—德性功能——全面认识逻辑的价值功能[J];社会科学辑刊;2004年02期
5 陈慕泽;中华传统文化缘何未成为全球化大厦担纲之梁——谈逻辑与分析理性[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6 王雨田;关于逻辑和逻辑现代化的几个问题——评唯演绎主义[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年08期
7 陈波;从人工智能看当代逻辑学的发展[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维真;;试论辩证思维与创新[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吕渭源;;反思逻辑——论非逻辑思维[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继伦;;《墨经》所呈现的中国古代思维方式[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2 宋文坚;;辩证思维议[A];2004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4年
3 崔清田;;逻辑与文化[A];逻辑、语言与思维——周礼全先生八十寿辰纪念文集[C];2001年
4 刘新文;;反用矛盾律[A];1998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8年
5 洪昆辉;;云南省思维科学学会、云南省逻辑学会2007年联合年会《科学发展观与和谐思维》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A];云南省思维科学学会、云南省逻辑学会2007年联合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7年
6 刘晓明;;辩证思维的内在机制试探[A];1993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3年
7 瞿麦生;;隐喻的语用学探赜[A];逻辑今探——中国逻辑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6年
8 王洪;;法律推理与法律逻辑——兼评道义逻辑的冯·莱特系统和安德森系统[A];1994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4年
9 尹鑫;代杰;;逻辑抽象思维与创造性思维——兼谈逻辑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问题[A];逻辑研究文集——中国逻辑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10 迟维东;;论辩证思维与思维辩证[A];逻辑研究文集——中国逻辑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王振复;逻辑“还原”深入浅出[N];中华读书报;2006年
2 刘邦凡;科学史与逻辑史的交叉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赵发海;中西古代逻辑的个性差异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高丹;逻辑思维与修辞学教学[D];燕山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370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1837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