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不同历史时期谬误研究的特点

发布时间:2018-05-03 06:35

  本文选题:谬误 + 亚里士多德 ; 参考:《现代哲学》2002年04期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了不同时期逻辑学家对逻辑谬误研究的特点。古希腊时期对谬误作出全面系统研究的是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对谬误的解决方法一般地说是经验的,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规则。文艺复兴时期,培根等人批判经院哲学,探讨了人类产生谬误的根源。这时期的谬误研究特点是:一是重视在归纳法的应用中产生的谬误;二是突出逻辑问题。现代逻辑学家如柯比等人则在前人的基础上,对谬误作出了更全面、更精确的分类,并且对各种谬误的解释和举例也更确切,从而使谬误理论更好地为实践服务。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gic fallacy studied by logicians in different periods. It was Aristotle who made a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study of fallacy in ancient Greece. Aristotle's solution to fallacy is generally empirical and does not form an effective set of rules. In the Renaissance period, Bacon and others criticized the Confucian philosophy and explored the origin of human fallac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allacy research in this period are as follows: one i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fallacy in the application of induction, the other is to highlight logical problems. Modern logicians such as Kirby and others have made a more comprehensive and accurate classification of fallacies on the basis of their predecessors, and the explanations and examples of various fallacies are more accurate, thus making the fallacy theory better serve practice.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逻辑与认识研究所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0ZX720)资助
【分类号】:B8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匡武;论逻辑谬误[J];华南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楠楠;;论亚里士多德三段论与传统逻辑三论段的差异性[J];才智;2011年08期

2 张传新;;法律逻辑研究的3个纬度[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3 刘邦凡;论逻辑史与比较逻辑研究的基本方法——兼论从历史与文化上看两种逻辑的命运[J];重庆社会科学;2002年03期

4 车峰;;关于逻辑悖论产生原因的几种观点[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5 张传新;;论法律推理[J];法律方法;2002年00期

6 李章吕;;论麦加拉-斯多葛学派的条件句逻辑思想——兼论条件句逻辑的起源和发展[J];毕节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7 丁煌 ,武宏志;谬误研究史论[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5期

8 罗仕国;走出形式化的困境[J];河池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9 陈志美,胡泽洪;斯多葛学派的命题逻辑系统及其不完全性[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10 樊明明;修辞论辩与非形式逻辑[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传新;;法律逻辑研究的三个纬度[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萍;亨普尔科学解释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刘魏荣;《公孙龙子》的语言逻辑和本体论思想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0年

3 方珍平;表达的认知量度观[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振鲁;诠释学视域下柯林武德的问答逻辑[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吴齐兴;西方谬误研究的历史考察与反思[D];南京大学;2011年

3 李荣荣;论中学历史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芹;理查德·怀特莱的谬误理论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莫晓红;图尔敏论证模式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蔡广超;汉布林的谬误理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明兰;谬误论证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卡;法律实质推理初探[D];河南大学;2008年

9 王爱凤;从逻辑视野看罗素的真理观[D];山西大学;2008年

10 杨敏;论大前提缺失的司法推理[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煌 ,武宏志;评“非形式谬误”——对逻辑教科书“谬误论”的批评之一[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2 ;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一些谬误观点[J];思想教育研究;1995年05期

3 杨孝文;;你曾信以为真的谬误[J];杂文月刊;2010年06期

4 杨孝文;;你曾信以为真的谬误[J];中外文摘;2010年06期

5 尹华斌;任何谬误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Z1期

6 包晓光;论谬误[J];天津轻工业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7 杨旭;;卡通快餐[J];写作;2002年22期

8 马永侠;论证的一般规范与谬误分析[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9 石寒;考古资料纠正传世文物谬误一例[J];东南文化;1985年00期

10 丁煌;墨辩逻辑与亚里士多德逻辑谬误理论之比较[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强立;;从思考方法学看谬误研究——以混合问题谬误之研判为例[A];第二届海峡两岸逻辑教学学术会议专辑[C];2006年

2 胡泽洪;;谬误的逻辑哲学省察[A];1997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7年

3 黄展骥;;论“不相干”——真、假的“离题谬误”[A];2000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0年

4 李卒;;立辞谬误探究[A];逻辑今探——中国逻辑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6年

5 虞愚;;因明的基本规律[A];因明论文集[C];1980年

6 侯杰泰;成子娟;;结构方程及验证性因素分析:谬误与应用策略[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7 英木兰;;正善与邪恶[A];尊重宗教信仰自由 打击和防范邪教——中国反邪教协会第五次报告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8 黄展骥;;假矛盾!——“正当排斥”与“不当排斥"[A];1997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7年

9 黄展骥;;拟似的“歧义谬误”[A];1998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8年

10 虞愚;;试论因明学中关于喻支问题——附论法称对“喻过”的补充[A];因明论文集[C];198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磊;“离开”的谬误[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2 韩光智;经济学谬误的多张“变脸”[N];中国保险报;2001年

3 重庆晋愉控股集团副总裁 陈世剑;“我以为”心态下的谬误[N];中国房地产报;2011年

4 李安定;“机动车全赔”的谬误是伤害守法者[N];华夏时报;2004年

5 李安定;“机动车全赔”的谬误[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6 ;缺铁性贫血的谬误[N];家庭医生报;2005年

7 撰稿 赵晓;流行谬误与世界经济真相[N];中国经营报;2001年

8 董迎永 郭松;“真理”抑或“谬误”[N];金融时报;2004年

9 梅新育;金融危机、“集体行动的谬误”及其启示[N];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

10 ;谬误:乙肝三步曲之说[N];保健时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祝勇;革命语境下的语言暴力[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2 熊吕茂;梁漱溟的文化思想与中国现代化[D];湖南师范大学;1997年

3 张士杰;科学与谬误—日本近代学术思潮与《论语》研究的新态势[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4 郑永晓;江西诗派研究史[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刘黎;王维诗歌三家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芹;理查德·怀特莱的谬误理论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启;《战国策》中论辩说服的逻辑分析[D];河南大学;2009年

3 黎永红;论意见的特征与作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陈小葵;真实还是虚构?[D];河南大学;2002年

5 刘晓丽;物化的失误,唯美的谬误[D];河北大学;2005年

6 许海超;《说文解字注匡谬》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7 尹宇;意义在读者[D];吉林大学;2004年

8 徐哲;谈判中的逻辑问题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9 程献礼;弗兰西斯·培根逻辑思想探析[D];河南大学;2009年

10 陈姣;事件性质与主体关联性对合取判断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374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18374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3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