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谎者悖论如何成为一个问题
本文选题:矛盾形式 + 矛盾 ; 参考:《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3期
【摘要】:悖论是从看似为真的前提经过看似不可反驳的推理得出形如P∧劭P或P圮劭P的公式。这个公式只是一个语形上的矛盾形式,它本身并不就是一个问题。这种语形上的矛盾形式还需要进一步被上升为语义上的真矛盾,但是真矛盾只对于承认(不)矛盾律的人来说才是问题,对于不承认矛盾律的人来说依旧不是问题。悖论之成为一个问题最终是因为矛盾可能导致不足道性。说谎者悖论作为悖论的一种,其成为一个问题也是如此。说谎者悖论与其他悖论的区别是构造矛盾形式的方式不同。说谎者悖论矛盾形式的构造需要特殊的句子、(T)模式以及相关的逻辑推理规则。由此出发,解决说谎者悖论的途径也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考虑:避免真的矛盾导致不足道性,限制矛盾形式成为真的矛盾,限制矛盾形式的产生。限制矛盾形式的产生又包括:限制特殊句子的产生,修改或限制(T)模式,修改相应的推理规则。
[Abstract]:Paradoxes are derived from the seemingly real premises through seemingly irrefutable reasoning to form a formula which is similar to P-Shao P or P-Shao P. This formula is only a form of contradiction in form. It is not a problem in itself. However, the real contradiction is only a problem for those who admit (not) the law of contradiction, but it is still not a problem for those who do not recognize the law of contradiction. Paradoxes become a problem because contradictions can lead to impotence. As a paradox, the liar paradox becomes a problem.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liar's paradox and other paradoxes is the way in which contradictions are constructed. The construction of paradoxical forms of liars requires special sentences, (T) patterns and relevant logical reasoning rules. Therefore, the way to solve the liar's paradox can also be considered from these three aspects: avoiding the lack of truth, restricting the form of contradiction into real contradiction and restricting the form of contradiction. Limiting the form of contradiction includes: limiting the generation of special sentences, modifying or restricting (T) mode, and modifying the corresponding rules of reasoning.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哲学系;
【基金】: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Y 05021028 安徽大学博士科研启动经费项目(项目代码:J01001319) 安徽大学哲学系“固本强基”项目的资助
【分类号】:B8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建芳;;否定与否认:说谎者悖论研究中的两个重要概念[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熊明;;说谎者悖论的恶性循环[J];哲学研究;2008年11期
3 黄斌;;破解说谎者悖论[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秦玮远;李晋红;;“说谎者悖论”新解[J];社会科学研究;2013年01期
5 刘乃溶;“说谎者悖论”析疑[J];武陵学刊;1996年05期
6 黄展骥;“原始、修订、强化”说谎者悖论[J];社会科学辑刊;1999年05期
7 熊明辉;再论说谎者悖论的消解[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8 小白;;说谎者的成功术[J];今日民航;2009年12期
9 魏景云;;破解“说谎者悖论”[J];大科技(百科新说);2012年02期
10 关山;;揭穿说谎者[J];心理辅导;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王宝龙;;“说谎者悖论”是思维混乱制造的智力游戏[A];法律逻辑与法学教育——第十五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2 黄展骥;;从“初始”到“再再强化”说谎者——兼论“严格”的悖论定义[A];1994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4年
3 张建军;;类说谎者认知悖论[A];1994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4年
4 林邦瑾;;“说谎者悖论”剖析——思辩逻辑是产生“悖论”的根源[A];贵州制约逻辑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首届全国性逻辑系统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黄展骥;;说谎者悖论的“歧解”和“消解”——逻辑、辩证两派“矛盾观”千古之论争![A];第二届海峡两岸逻辑教学学术会议专辑[C];2006年
6 黄展骥;;评塔尔斯基的“说谎者”悖论——矛盾的“显”“隐”与“被证”[A];逻辑研究文集——中国逻辑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7 王宝龙;;“鳄鱼悖论”何悖之有[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冯庆才;说谎者悖论解析[D];云南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晋红;语义悖论研究述评[D];西南大学;2007年
3 张世萍;语言逻辑视域下的语义悖论消解[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薛磊;语义悖论消解方案探析[D];浙江大学;2014年
5 孙町;经典语义悖论及其消解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6 张明娜;语义悖论消解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0767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2076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