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沈有鼎的墨家逻辑研究

发布时间:2018-09-12 11:01

[Abstract]:......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
【分类号】:B81-0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中原;沈有鼎的墨家逻辑研究[J];哲学研究;2001年03期

2 孙中原;墨家逻辑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3 孙中原;墨家逻辑的性质[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4 王又今;沈有鼎先生和《墨经的逻辑学》[J];思维与智慧;1984年05期

5 许锦云;墨家逻辑的谬误论[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6 杨武金;;论梁启超、胡适、沈有鼎对墨家逻辑的开拓性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王月玲;从墨家逻辑的兴衰看我国普通逻辑的命运[J];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8 王月玲;刍议墨家逻辑的历史命运及特点[J];理论与现代化;2002年05期

9 张晴;;墨家逻辑研究的回顾和展望[J];学术论坛;2006年11期

10 杨武金;;再论墨家逻辑的合法性问题[J];职大学报;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武金;;沈有鼎与墨家逻辑[A];1998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8年

2 杨武金;;论用现代逻辑研究墨家逻辑[A];逻辑研究文集——中国逻辑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3 靳希平;;沈有鼎论语言表达式的意义[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哲学对话与文化交流”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4 孙中原;;胡适与墨家逻辑[A];1998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8年

5 刘晓华;;梁启超与墨家逻辑[A];1998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8年

6 孙中原;;墨家逻辑是求真工具[A];2000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0年

7 杜国庠;;该怎样看待墨家逻辑[A];中国逻辑思想论文选(1949—1979)[C];1980年

8 孙中原;;论墨家逻辑[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9 孙中原;;论中国逻辑[A];逻辑、语言与思维——周礼全先生八十寿辰纪念文集[C];2001年

10 王丽娟;;沈有鼎论《墨经》名辞学说[A];1997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加良;中国“类”范畴的发展与演变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2 张栋豪;中国逻辑史方法论在近代的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3 吴保平;韩非刑名逻辑思想的渊源及演进历程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转青;试论沈有鼎对《墨经》逻辑思想的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2 刘立刚;梁启超墨家逻辑研究初探[D];河南大学;2005年

3 卜卫军;沈有鼎对古代名辩学的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4 杨飞;温公颐墨家逻辑研究初探[D];河南大学;2007年

5 宋赛花;梁启超的逻辑——方法论思想述评[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杨娟;《墨辩》中凸显的中国逻辑思想[D];山西大学;2007年

7 王小静;墨经逻辑学之模态词分析[D];燕山大学;2008年

8 李勇;墨经逻辑中的“名、辞、说”理论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9 李峰;论陈那因明的逻辑体系[D];复旦大学;2010年

10 仇竹妮;论墨经逻辑的特征及其成因[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387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22387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0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