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那的现量观及其对正理派现量观的评破
发布时间:2017-05-14 01:07
本文关键词:陈那的现量观及其对正理派现量观的评破,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佛教量论因明学是一门包含了认识论、知识学、逻辑学、论辩术等人生大智慧的学问。就国内外学术界已有的学术成果而言,逻辑学层面的研究是过去研究的重点。但从整个理论体系来看,认识论问题才是整个量论因明学的理论内核。当前,国际学界研究方法由“彼得堡学派”与“维也纳学派”转向“弗吉尼亚学派”,国内学界汉传因明研究者与重视量论的藏传因明研究者交流日益密切,量论逐渐成为国内外佛教哲学、印度逻辑研究中的显学。本文以佛教量论体系的奠基者陈那的现量观为研究核心,主要依据其所创作的根本原典《集量论》,在确立自家观点的同时,评析破除当时印度被视为主流的正理派现量观。在“立自宗”与“破异执”的立破背后,讨论“辩论与信仰”这一关乎宗教哲学的深层次问题。由此进一步得出佛教量论因明学的建立代表着大乘佛教在理论上的终结,整个量论因明学体系是宗教实践(止观)由显入密的理论基础,是关于解脱道的知识论。
【关键词】:量论 因明 现量 正理 信仰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1-093.51
【目录】:
- 目录3-5
- 摘要5-6
- Abstract6-7
- 绪论7-11
- 第一节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7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状况7-11
- 第一章 陈那和《集量论》11-14
- 第一节 陈那生平及其论著11
- 第二节 《集量论》文本研究11-14
- 第二章 陈那的现量观14-31
- 第一节 成量14-15
- 第二节 总说二量15-20
- 一、 正说二量15-17
- 1、印度量之种类15-16
- 2、陈那的二量说16
- 3、不许别立圣教、譬喻量16-17
- 二、 量与非量17-20
- 1、量与非量的区分标准17-19
- 2、非量的分类19-20
- 第三节 别说现量20-31
- 一、 真现量20-25
- 1、现量相20-22
- 2、现量的分类22-25
- 二、 似现量25-27
- 三、 量果27-31
- 1、量与量果为一27-28
- 2、量果即是自证28-31
- 第三章 陈那对正理派现量观的评破31-43
- 第一节 正理派简介31-32
- 第二节 佛教与正理派之间的争论史32-33
- 第三节 正理派对现量的定义33-36
- 第四节 陈那对正理派现量之规定的评析破除36-43
- 一、 评破“根境和合”36-37
- 二、 评破“非作名言”37-38
- 三、 评破“无为迷乱”38
- 四、 评破“耽著为体”38-39
- 五、 评破正理派之辩护39-43
- 1、评破“非作名言”的辩护39
- 2、评破“根义和合所生识”的辩护39-40
- 3、评破“或应有余根(意根)”的辩护40-41
- 4、评破“耽著为体”的辩护41-43
- 第四章 辩论与信仰43-48
- 第一节 “随自乐为”的理性44-45
- 第二节 “如理作意”的要求45-46
- 第三节 “正智先导”的归宿46-48
- 结语48-50
- 致谢50-51
- 参考文献51-53
- 附录53-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刚晓;;关于陈那论师的正量[J];法音;2009年11期
2 顺真;;陈那、法称“量-现量说”与笛卡儿、布伦塔诺“悟性-知觉论”之比较研究——兼论老树的“象思维”[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顺真;张俊祥;;量论因明学的理性精神与批判精神[J];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08期
4 刚晓;;现量观的变迁[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年03期
5 张忠义;刘纯;;由印度因明谱系看其思想演变[J];世界哲学;2009年03期
本文关键词:陈那的现量观及其对正理派现量观的评破,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39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363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