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的逻辑与哲学
本文关键词:二十一世纪的逻辑与哲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冯赖特于1991年写道,逻辑学中大多数具有哲学意义的技术性工作似乎均已完成。本文作者以二阶逻辑、直觉主义逻辑、连续统值逻辑、一阶模态逻辑,以及关于绝对无限一般性的逻辑等等为例,说明逻辑学中大量具有哲学意义的技术性工作才刚刚开始。对象语言中的非正统只有通过元语言的非正统才能得以充分探究与公正评价,这种非正统有时是关于逻辑的演绎力的,有时是关于语言的表达力的。两种类型的非正统导致在元逻辑研究方式上的争论。由于这方面工作的动机主要是哲学上的,而且所需要的技术常常具有哲学意味,这项工作必须由哲学家自己去完成。因此,在21世纪,逻辑学将继续受到哲学家的关注,哲学家也将继续对它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单位】: 牛津大学哲学系;
【关键词】: 冯赖特 元逻辑 择代逻辑 哲学争论
【分类号】:B812
【正文快照】: 一在最早发表于1991年的一篇讲演“二十世纪的逻辑与哲学”①中,乔治·亨利·冯赖特称“逻辑学一直是我们时代哲学的显著标识”。不过,他断言:“在新时期哲学发展的整个图景中,逻辑学不可能再继续扮演它在二十世纪所保有的那种重要角色。”②冯赖特为他的判断提出了两个理由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习胜;;道德悖论的消解路向——基于逻辑解悖角度的思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王习胜;;“悖论”概念的几个层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郑青;;利益政治:马克思主义现实性政治价值观研究[J];长白学刊;2009年05期
4 张礼建;周曦;;“索卡尔事件”:“科玄论战”之续曲——关于“两种文化”的探讨[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田华银;;论逻辑原子主义寻求确定性知识的价值[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12期
6 郑玉双;;法律权威的可能性——关于国家与法律的规范分析[J];研究生法学;2009年03期
7 陈维振,吴世雄;有关语言模糊性的多值逻辑问题[J];外国语言文学;2004年02期
8 田方林;王建国;;认识自我[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周祯祥;逻辑叙事:历史的比较和学科的比拟——兼评马佩老师的逻辑观[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薛现林;影响科学认识的因素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华;;两种文化的理性解读[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2 张晓光;;法律逻辑与法庭科学学科群[A];法律逻辑与法律思维——第十七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交流论文[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唐玉斌;自我与他人心灵的逻辑哲学探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卓立;历史相对主义的脉络[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邓友超;论教育的理解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方刚;维特根斯坦之命题意义的确定性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何庆明;基于智力资本管理的企业战略并购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7 曹润生;论世界观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何兵;库恩后期科学哲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9 李明;在美学的转捩点上[D];复旦大学;2006年
10 魏治勋;禁止性法规范的概念[D];山东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玲;论法律解释的证立[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魏林;科学悖论与科学理论创新[D];燕山大学;2011年
3 陈新;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有效性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王乐;后现代时代的现代追求[D];山西大学;2011年
5 李文倩;罪与生活:维特根斯坦美学思想的宗教之维[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6 高剑婷;批判与建构——试论西格蒙德·科克的“认知病理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邹顺宏;后现代科学观——费耶阿本德与拉图尔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8 王晓丰;日常语言哲学中的他心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李彦;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理论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10 彭莉;技术的意义—海德格尔技术观与马克思技术观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小平;;外语教师话语行为中的元语言现象分析[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2 谢小平;;外语教师话语行为中的元语言逻辑:外语教学分析的新视角[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9年03期
3 纪蓉琴;;外语电化教学中的元语言运作[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8年03期
4 郭聿揩;关于“元语言”[J];中国俄语教学;1999年03期
5 冯广艺,张春泉;空:作为元语言和对象语言——以王维诗为例[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年05期
6 蔡继承;真值表的对象语言和元语言初析[J];思维与智慧;1994年02期
7 黄志强;论因明的逻辑基本规律[J];广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8 唐芳芳;;塔尔斯基的真之语义定义[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8年06期
9 封宗信;语言学的元语言及其研究现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年06期
10 柳士发;对《“功能划界说”质疑》的质疑──与李文辉韦连文同志商榷[J];学术交流;199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武金;;论《墨经》逻辑本质[A];逻辑、语言与思维——周礼全先生八十寿辰纪念文集[C];2001年
2 苏新春;;元语言研究的三种理解及释义型元语言研究评述[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张金成;;变换经典逻辑的时空——《数理辩证逻辑导论》读后[A];1996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6年
4 李爱平;郭重庆;;基于知识的支持设计制品建模信息框架的研究[A];面向制造业的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创新设计的基础技术——2001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5 杨子京;;从开放的角度看悖论问题[A];1996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6年
6 刘邦凡;;论金岳霖的翻译思想及翻译哲学思想[A];第三次金岳霖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王浩;王漫;候整风;;演绎对象语言中的约束表示与求解[A];数据库研究进展97——第十四届全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1997年
8 胡瑞娜;;当代反实在论的语义分析走向[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9 邹崇理;;范畴语法与加标演绎系统[A];1997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7年
10 周祯祥;;一个“知道者”悖论的语形分析[A];1998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华杰;关于“科学元勘”之“元”字[N];中华读书报;2004年
2 孙显元;方法论和层次论[N];中华读书报;2000年
3 汪蔚;面向软件企业的ERP[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4 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俞吾金;“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吗[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汤亚订;从边缘向中心的回归[N];音乐周报;2005年
6 ;李葆嘉:语言科技新思维的倡导者[N];大众科技报;2008年
7 ;BPM标准的发展与推动[N];计算机世界;2003年
8 穆土;科学与艺术审美创造的有机融合[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9 方正技术研究院 XML中国论坛网(www.xml.net.cn) 杨建武;XML相关标准[N];网络世界;2001年
10 财政部农业司赴印考察团;印度:有问题更有前途[N];中国财经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洪明;俄汉阐释动词词义的元语言释义对比[D];黑龙江大学;2011年
2 蒋本蓉;“意思—文本”模式的词库理论与词库建设[D];黑龙江大学;2008年
3 李杰;不及物动词带主事宾语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4 齐春红;现代汉语语气副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程悦;建筑语言的困惑与元语言[D];同济大学;2006年
6 王爱华;明达语言维度观及其哲学关照[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7 吴先文;东汉单字为训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8 黄缅;相邻关系—汉语反语的认知语用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9 张洪芹;动态词义识解论[D];河南大学;2007年
10 胡孝斌;现代汉语双叠四字格AABB式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慰;叙事小说对话中元语言的批评性话语分析[D];西南大学;2012年
2 郭曼曼;输出的元语言功能与英语中汉语音译借词研究[D];宁波大学;2010年
3 张戈;论法语教师课堂用语中元语言的功能[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08年
4 苏章海;进化与融合:中西语言学元语言关键词系统对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5 张敏;大学英语教师课堂用语中元语言使用情况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张敏;大学英语教师课堂用语中元语言使用情况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陆晓娟;塔斯基的真理论语义学及其意义[D];苏州大学;2007年
8 韦丽娟;泰语释义基元研究及汉泰释义基元比较[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闫小宇;塔尔斯基真之语义论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10 王居侠;逻辑语义视域中的真理[D];山西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二十一世纪的逻辑与哲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40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364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