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罗素意义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5 20:20

  本文关键词:罗素意义理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意义问题一直是语言哲学的中心问题,关于究竟是什么使得我们的语言区别于无意义的声音而具有意义,语词或语词表达式的意义是什么等的问题,一直困扰着语言哲学家们。为了解答这样的困惑,语言哲学家们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他们为解决这一疑难所做的各种尝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哲学的进步。几乎所有的语言哲学家都对意义问题进行了思考。罗素亦然。 贝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是二十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他是分析哲学的开创者之一。意义问题也构成了罗素哲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意义理论上,罗素的理解一直在发生变化。关注罗素的意义理论的发展,我们发现在1918年前后,罗素对于意义问题的思考与理解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在这之前,从1903年的《数学原则》开始,到1911年的三卷本的《数学原理》这段时期,罗素是以一个坚定的指称论者的形象出现在哲学舞台上的。但是,1918年之后,罗素开始从更加深入更加广阔的视野出发来研究意义问题,他有意识的将当时的哲学的、自然科学的特别是心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吸收到他的意义理论之中,形成了一种综合了指称论、观念论、行为论的意义理论。 本文简要的考察了罗素的意义理论的发展历程,,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导论。主要介绍意义问题在语言哲学中的重要意义,分析“意义”问题的结构。 第二部分:坚定的指称论者。这一部分考察了罗素在1903年至1913年间的意义理论,重点放在了罗素的指称理论的思想来源的考察上。 第三部分:一个重要的转折。1918年是罗素意义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这之后,他对于意义问题的理解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第四部分:罗素意义理论中的“观念”。从1919年的《论命题:命题是什么以及命题怎样具有意义》开始,罗素在意义问题中引入了“观念”,他把“观念”看作是符号与所指之间的中介。 第五部分:罗素意义理论中的“行为主义”。也是从1919的《论命题:命题是什么以及命题怎样具有意义》一文开始,罗素也开始接受一种行为主义的方式来研究意义问题。 最后:结论。虽然罗素的后期的意义理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指称论始终是罗素在意义问题上的基本看法,可以说,他后来是以观念论与行为主义来发展了自己的指称理论。
【关键词】:意义 指称 观念 行为主义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B56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8
  • 绪论8-11
  • 第一章 语言哲学中的意义问题11-13
  • 第二章 坚定的指称论者13-20
  • 第三章 绕不开的心理主义20-22
  • 第四章 一个重要的转折22-26
  • 第五章 意义问题中的“观念”26-31
  • 第六章 罗素意义理论中的行为主义31-36
  • 第七章 结论36-40
  • 参考文献40-41
  • 后记4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安文;;法律英语的指称特点[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夏立新;;维特根斯坦的意义理论与词典释义[J];学术研究;2011年05期

3 朱义华;;模因论观照下的语言哲学意义观[J];外语学刊;2011年04期

4 高建民;;对象与意义——胡塞尔意向相关项概念的两种解释进路及其困境[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1年08期

5 王栋;;外延性、彻底解释与整体论——论戴维森意义理论的三个维度[J];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6 聂丹;张显成;;论程度副词“最”的双层级特征形成机制[J];北方论丛;2011年04期

7 高军;;英汉第三人称代词句内指称照应的消解过程[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朱耀平;;逻辑主义意义理论的“在场形而上学”根基[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1年05期

9 李小平;;《齐民要术》指称植物的量词“科”及其演变[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于林龙;;超越合作原则的交往理性——哈贝马斯语言哲学意义理论的范式转换之思[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明湘;沈旭明;;试论赖欣巴哈的意义理论[A];庆祝科学技术与辩证法创刊20周年文集[C];2004年

2 张燕京;;论达米特意义理论的基本原则[A];第二届海峡两岸逻辑教学学术会议专辑[C];2006年

3 王路;;意义理论[A];第二届分析哲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4 季斌;;罗素的意义理论[A];1997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7年

5 李国山;;洛克的意义理论及其内在困难[A];第二届分析哲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6 张力锋;;戴维森纲领——一条躲避内涵的意义理论捷径[A];2003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3年

7 谭力扬;;科学实在论的因果机制指称理论[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8 刘韶丹;;现代汉语社会性群体称谓的特点及功能分析[A];黑龙江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张燕京;;论达米特对于弗雷格意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A];逻辑与认知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张燕京;;达米特发展弗雷格意义理论的基本路径[A];2004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沙青;“意义”的追问与探求[N];光明日报;2006年

2 贾春华 王永炎 黄启福 鲁兆麟 王庆国;证候的“意义”[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3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辛斌;“批评话语分析”是否失去发展意义[N];社会科学报;2008年

4 常震波;如花的图像[N];中华新闻报;2004年

5 方克立;何为国学[N];人民日报;2008年

6 子长齐家湾中学 薛玉梅;英汉比喻句中的文化因素[N];延安日报;2011年

7 ;“中国”古今称谓的演变及意义[N];光明日报;2002年

8 毛丹武;一个重要的概念:中国问题[N];文艺报;2000年

9 孙宏年;中国疆域理论的发展历程[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10 郭贵春;语义分析方法论的核心及其战略转向[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栋;戴维森意义理论之镜中的语言与实在[D];吉林大学;2012年

2 于林龙;回归生活世界交往范式的意义理论[D];吉林大学;2010年

3 马亮;论卡尔纳普的意义理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陈杰;以康德批判哲学为进路的内向指称意义理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5 黄敏;意向性视野中的意义理论[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杜建国;语言、意向与存在[D];山西大学;2007年

7 毋亚勤;指称方式及其认知状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8 刘龙根;意义底蕴的哲学追问——从言语行为意义论到实践意义论[D];吉林大学;2004年

9 荣立武;内涵逻辑的哲学基础[D];中山大学;2006年

10 黄洁;基于参照点理论的汉语隐喻和转喻名名复合词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偶自如;罗素意义理论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2 孙晶;论后现代语境下意义理论的转向[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兴利;青少年语篇理解中类别指称对象提取的心理机制[D];天津师范大学;2004年

4 崔伟艳;意义理论及其当代走向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5 怀宁宁;指称论研究的语境维度[D];黑龙江大学;2009年

6 沈旭明;论赖欣巴哈的逻辑哲学思想[D];中南大学;2004年

7 周幸;符号学意义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水野江文;“X+的+VP”结构考察[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9 王航赞;达米特的意义构造论[D];山西大学;2004年

10 彭羽寒;从真到意义[D];河北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罗素意义理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87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3687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e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