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词意义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5 06:12
本文关键词:类词意义理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分析哲学的发展,哲学出现了语言学的转向,单称名词(尤其是专名)、类词、短语、句子等成为了哲学界讨论的热门话题。名称和短语的意义问题、句子的真值问题等不仅仅是语言问题,更多的还是一个认识论的问题、进而更可以追溯到其实在论的根源。早在古希腊时期柏拉图的“理念论”和亚里士多德的种属概念已经存在类的区分。而中世纪唯名论和实在论之争,尤其是关于“一般”“共相”更涉及到类的实在性问题。近代经验论和唯理论关于人能否认识外部世界,也牵涉到外部世界的实在性问题。 类词的意义理论主要讨论两个方而:1)类词的指称。类词是否有所指?2)类词的涵义。类词是否涵义,涵义是什么?穆勒和以弗雷格和罗素为代表的名称描述理论都认为,类词既有涵义又有指称。类词指称一类具体事物。其涵义足所指称的该类具体事物所具有的共同特性。这些特征可以用一个或一簇描述语来表示。以克里普克和普特南为代表的历史因果理论认为类词只有所指,并无涵义。其所指也是一类具体事物。但这种所指的获得是经由一定历史链条传递的结果。因此类词本身并不具有涵义。克里普克和普特南尤其是重以自然种类词为例,进行了大量的阐述。 本文就类词的实在论渊源和两种名称理论视域下的类词意义理论的观点做了详细的比较分析,并给出了自己的论述。
【关键词】:类词 自然种类词 名称描述理论 历史因果指称理论 指称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81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引言7-17
- 第一章 类词概念的根源17-28
- 第一节 古希腊时期类的萌芽17-21
- 一、柏拉图的理念论与类词的关系17-18
- 二、亚里士多德的种属概念与类词的关系18-21
- 第二节 中世纪时期唯名论和实在论与类词的关系21-25
- 一、唯名论和实在论之争21-23
- 二、唯名论和实在论对类词意义理论的影响23-25
- 第三节 分析哲学初期的类词意义理论萌芽25-28
- 第二章 名称描述理论视域下的类词意义理论28-39
- 第一节 弗雷格的类词意义理论28-33
- 一、弗雷格对涵义和指称的区分29-32
- 二、弗雷格对概念词的分析32-33
- 第二节 罗素的类词意义理论33-39
- 一、罗素对专名和描述语的区分34-35
- 二、罗素对类词意义的分析35-39
- 第三章 历史因果理论视域下的类词意义理论39-48
- 第一节 克里普克的类词意义理论39-44
- 一、克里普克对指示词严格性的区分39-42
- 二、克里普克对类词意义的分析42-44
- 第二节 普特南的类词意义理论44-48
- 一、普特南的本质主义观下的类词意义分析44-46
- 二、普特南的实在论立场上的类词意义分析46-48
- 第四章 对类词意义理论的评价48-56
- 第一节 两种名称理论视域下的类词意义理论比较分析48-52
- 第二节 类词意义理论与认识论、实在论的关系52-56
- 结语56-58
- 参考文献58-60
- 后记60-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龙小平,高录寿;克里普克《命名与必然性》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冯棉;名称的涵义与指称——从穆勒到克里普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3 刘叶涛;自然种类名称与严格性——克里普克通名理论的一个疑点[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年01期
4 张家龙;论名称和指示词[J];哲学研究;2002年12期
5 王路;涵义与意谓——理解弗雷格[J];哲学研究;2004年07期
6 王路;;意义理论[J];哲学研究;2006年07期
本文关键词:类词意义理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70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367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