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辩》中凸显的中国逻辑思想
本文关键词:《墨辩》中凸显的中国逻辑思想,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长期以来,关于中国逻辑思想的存在与否及其内容在逻辑学界一直存在着争议。中国有没有逻辑思想?用什么方法去研究中国的逻辑思想?这些问题一直都被学者们激烈地讨论着,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本文选择《墨辩》进行研究是因为墨家逻辑思想在中国文化史和中国逻辑思想史上都具有着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古代逻辑思想中成就最高的一种学说。一直以来,墨家的逻辑思想都是近现代学者研究的热点。关于墨家逻辑思想的争议自然也和关于中国逻辑思想的争议一样不可避免。本文旨在通过对墨家逻辑思想的分析与阐述说明墨家逻辑思想在中国逻辑思想史上的地位,以及中国逻辑思想的内容及其特点。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论述一下有关逻辑的各种不同的定义,逻辑思想的定义,以及逻辑和逻辑思想二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第二部分是《墨辩》的逻辑思想。每门科学的产生与发展都离不开特定的历史和社会背景。所以本部分一开始就先阐述了《墨辩》逻辑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之后又具体分析了《墨辩》逻辑思想的内容。 第三部分是《墨辩》与中国逻辑思想。之所以选择《墨辩》作为研究对象,,正是因为《墨辩》的逻辑思想是中国古代逻辑思想中成就最高的一种学说。对它进行研究能让我们更好地去理解中国的逻辑思想。本部分就分析了《墨辩》逻辑思想中凸显出来的中国逻辑思想的发端、中心问题、判断特点和推理特点。 第四部分是中国逻辑思想的特点。说明中国逻辑思想在其表达方式上具有着民族特色。阐述了中国逻辑思想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与很多其它学科,比如中国哲学史,中国语言学史是交叉在一起的。 第五部分是结语。说明《墨辩》逻辑思想是中国逻辑思想的集大成者,在中国逻辑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逻辑 逻辑思想 《墨辩》 中国逻辑思想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B81-09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9
- 引言9-11
- 第一章 《墨辩》的逻辑思想11-32
- 1.1 从《墨辩》产生的历史背景看其特点13-15
- 1.2 《墨辩》逻辑思想的主要内容15-30
- 1.2.1 《墨辩》之"辩"15-21
- 1.2.2 《墨辩》之"名实论"21-25
- 1.2.3 《墨辩》之"辞"25-27
- 1.2.4 《墨辩》之"说"27-30
- 1.3 《墨辩》逻辑思想的特点30-32
- 1.3.1 重功用30
- 1.3.2 重内容,轻形式30-32
- 第二章 《墨辩》与中国逻辑思想32-35
- 2.1 中国逻辑思想的发端——辩论术32-33
- 2.2 中国逻辑思想的中心问题——名实关系33
- 2.3 中国逻辑思想的判断特点——"辞"33-34
- 2.4 中国逻辑思想的推理特点——"说"34-35
- 第三章 中国逻辑思想的特点35-38
- 3.1 中国逻辑思想在其表达方式上具有民族特色35-36
- 3.2 中国逻辑思想史与很多学科是交叉在一起的36-38
- 结语38-39
- 参考文献39-41
- 致谢41-42
- 附录42-43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道德;;试论“名”的符号性质[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秦婧;;浅论《墨经》中的时间和空间观念[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3 马赛;;后期墨家名实观初探[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刘明明;;推类的逻辑性质——基于“类同理同”观念的分析[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李广星;;墨经辞典·序言[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孙中原;;兴危继绝 综合创新——《墨经辞典》的价值[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继学;墨学对晚清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0年
2 庄庭兰;中日墨学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娟;《墨辩》中凸显的中国逻辑思想[D];山西大学;2007年
2 沈韬;论清末民初的墨学研究(1895-1925)[D];西北大学;2011年
3 宋静静;墨辩影响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金伟;中国逻辑的特殊性[D];河南大学;2011年
5 李能惠;崔清田先生中国逻辑史研究试析[D];河南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墨辩》中凸显的中国逻辑思想,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24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372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