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论类比及其知识创新作用

发布时间:2017-05-21 20:30

  本文关键词:论类比及其知识创新作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本文首先对类比推理的涵义、分类以及特点做了简单的概述。类比推理是一种或然性推理,从逻辑的角度来说,可以看作是归纳逻辑的一种类型。类比的分类有几种,正类比、负类比、正负类比是最常见的分类。类比具有或然性、扩展性等特点,使它成为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推理方式。 其次,文章分析了类比在知识创新中的作用。知识是逻辑的产物,知识创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在实践与认知的循环运动中实现的。类比对知识创新有着重要的导向功能和启动功能。具体来说,在知识获取过程中,类比具有解释、启发、模拟仿造等功能,并对人工智能中的机器学习有重大价值。另外类比还能促进科学假说的提出、有利于其知识的增值,并且还有一定的辩护论证作用。在知识传播上,类比有利于隐性知识的显性化,这一点主要体现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跨文化间主体知识交流,类比同样也发挥作用。此外类比在具体的科学中,如物理、工程建设领域也有重要的应用。 最后,文章还对类比与知识创新相关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分析了类比推理研究衰落的原因,并对如何提高类比推理结论的可靠性给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对知识与逻辑的关系也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类比 知识 知识创新 科学认知 知识逻辑
【学位授予单位】:燕山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B812.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导言8-11
  • 第1章 类比概述11-16
  • 1.1 类比的涵义11-13
  • 1.2 类比的分类13-14
  • 1.3 类比的特点14-15
  • 1.4 本章小结15-16
  • 第2章 类比在知识创新中的作用16-45
  • 2.1 知识创新概念16-20
  • 2.1.1 知识16-18
  • 2.1.2 知识创新18-20
  • 2.2 知识的获取20-34
  • 2.2.1 类比在认知活动中的作用20-30
  • 2.2.2 类比在科学假说中的作用30-34
  • 2.3 知识的传播34-38
  • 2.3.1 有利于隐性知识显性化34-36
  • 2.3.2 有利于跨文化间知识交流36-38
  • 2.4 类比在具体学科知识的中的创新应用38-44
  • 2.4.1 物理学应用38-41
  • 2.4.2 工程领域应用41-44
  • 2.5 本章小结44-45
  • 第3章 对类比及知识创新的分析与评价45-58
  • 3.1 类比推理何以言衰45-53
  • 3.1.1 模拟类比与传统类比的区别45-47
  • 3.1.2 类比推理研究衰落的原因47-49
  • 3.1.3 如何提高类比结论的可靠性49-53
  • 3.2 知识与逻辑53-57
  • 3.2.1 知识具有逻辑特点53-56
  • 3.2.2 知识逻辑的建构56-57
  • 3.3 本章小结57-58
  • 结论58-59
  • 参考文献59-6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62-63
  • 致谢63-64
  • 作者简介6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志法,尚彦军,刘英;关于岩土工程类比法的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1997年04期

2 肖艳红;论类比的科学认识价值[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3 徐冬海;经验逻辑:类比和归纳[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4 徐冬海;类比法的类型研究[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蔡贤浩;简论类比对假说的作用[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蔡惠平;陈黎敏;;虚拟类比推理的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5年S1期

7 陶伯华;试论类比推理的逻辑结构与认识功能[J];求是学刊;1984年03期

8 吴颖;;论英语导游讲解的有效沟通策略和方法[J];社会科学家;2007年02期

9 苏越;论逻辑在知识创新中的作用[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10 张向葵,徐国庆;有关类比推理过程中的图式归纳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3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勇坚;知识与增长[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马庆祥;知识创新管理观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葛红芳;知识进化与知识管理[D];东华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论类比及其知识创新作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47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3847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1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