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逻辑后承与逻辑真
发布时间:2017-05-30 16:06
本文关键词:论逻辑后承与逻辑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从逻辑哲学的角度来说,逻辑是研究后承关系、有效推理的理论。有效推理的核心是某一陈述能从另一陈述或陈述集合中所得出。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接受某个或某些陈述为真,那么我们能够断言另外一些陈述也必然为真。而这种得出关系就被称之为后承关系。特别地,如果这种关系能够被这些陈述所包含的形式所保证,并且这种关系是逻辑必然的,那么我们就说前提与结论具有逻辑后承关系,即结论是前提的逻辑后承。 正如斯蒂芬·里德(T.Reid)所说,逻辑后承是逻辑学尤其是现代逻辑当中一个核心概念。①而且能否全面地理解和掌握好逻辑后承及其相关问题,是关系到能否真正掌握现代逻辑的关键所在。所以,对逻辑后承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是从逻辑后承概念的历史发展这个角度出发,通过比较研究与它紧密联系的其它一些基本的逻辑概念,系统地论述了逻辑后承的基本特征及其相关问题。首先,论文详细地考察了逻辑后承的各种定义,总结了研究逻辑后承的方法并指出各种研究方法所存在的一些缺陷。然后通过分析说明逻辑后承的外延和内涵,指出逻辑后承最为根本的特征是保真性。 在此基础上,论文深入地分析了与逻辑后承概念关系非常紧密的另外两个逻辑概念:逻辑有效性和蕴涵,指出人们对逻辑有效性和蕴涵的不同理解和把握会导致不同的逻辑后承理论。 论文还对逻辑后承的特例——逻辑真作了论述,通过对逻辑真的历史考察,总结了几种主要的关于“真”的理论,指出了逻辑真命题具有必然性和相对性。 最后,论文举例说明了经典逻辑当中的逻辑后承所具有的一些基本性质,并论述了一些逻辑学家对逻辑后承经典观点的批评,指出正是由于对经典逻辑中的逻辑后承的某些性质的不满,才引发了逻辑学家对逻辑后承理论的深入探讨,提出许多新的逻辑后承理论,推动了逻辑后承的发展,使得逻辑后承理论更加完善。
【关键词】:逻辑后承 逻辑有效性 蕴涵 逻辑真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B8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引言7-8
- 第1章 逻辑后承8-21
- 1.1 逻辑后承的定义8-15
- 1.1.1 逻辑后承的几种直觉性定义9-11
- 1.1.2 逻辑后承的形式化定义11-13
- 1.1.3 简要评述13-15
- 1.2 逻辑后承的外延及内涵15-19
- 1.3 逻辑后承的特征19-21
- 第2章 逻辑有效性和蕴涵21-31
- 2.1 逻辑有效性21-24
- 2.1.1 两种有效性21-23
- 2.1.2 逻辑有效性的特征23-24
- 2.2 逻辑形式、逻辑有效性和逻辑后承24-27
- 2.3 蕴涵27-31
- 第3章 逻辑真31-40
- 3.1 关于逻辑真与事实真的历史讨论32-35
- 3.2 几种关于“真”的理论35-37
- 3.3 逻辑真的一些性质37-40
- 3.3.1 逻辑真的必然性38
- 3.3.2 逻辑真的相对性38-40
- 第4章 逻辑后承的经典观点40-45
- 4.1 经典逻辑中的逻辑后承40-43
- 4.2 对逻辑后承经典观点的批评43-45
- 结语45-46
- 参考文献46-48
- 致谢48-49
- 附录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波;;语句的真、真的语句、真的理论体系——“truth”的三重含义辨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刘卫花;段宏立;;论逻辑真理的特性[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向客宪,万宁;论逻辑“必然”[J];贵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4 罗仕国;走出形式化的困境[J];河池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翟玉章;蒯因论逻辑真理[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6 毕富生;三思“逻辑真”[J];晋阳学刊;1999年05期
7 张燕京;达米特关于真概念的逻辑哲学反思[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年01期
8 王左立;;解析逻辑形式[J];南开学报;2005年06期
9 李鸿才;;“逻辑真”的哲学思考[J];理论导刊;2007年09期
10 刘卫花,贾改琴;初探逻辑真理的基本问题[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本文关键词:论逻辑后承与逻辑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74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407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