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从形式逻辑角度看法称的《正理滴论》

发布时间:2017-06-11 01:12

  本文关键词:从形式逻辑角度看法称的《正理滴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法称是古印度继陈那之后的又一位因明大师,他不仅继承了陈那的因明思想,而且在其基础上又有所发展,其最突出的贡献就是使古印度的逻辑水平从带有归纳性质的演绎逻辑上升到了完全演绎逻辑的水平,并可以同西方亚里士多德逻辑分庭抗礼。法称的这些宝贵的逻辑思想集中体现在了其因明著作《正理滴论》一书中,我们所要做的,便是打开这一尘封了千年之久的古老经典,将其中的精华部分从逻辑的角度进行解读。 在“为自比量的形式逻辑解读”中,首先对法称的因三相作出了解释,并将其与亚氏三段论AAA式进行比较,接着按照书中的顺序,对能立因,即自性因和果性因;能破因,即不可得因进行了诠释。在这一章中,我们将重点放在了对能破因十一个论式的分析上,逐一解读这十一种情况与形式逻辑的异同之处。 在“为他比量的形式逻辑解读”中,主要讨论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同法式,另一个是异法式,并将这两个问题展开研究。在对同法式的研究中,对同法式的“喻”以及中词进行了理解,并将其与三段论作了比较;在对异法式的研究中,将着墨点放在了由异喻构成的论式中。最后通过比较同异法式得出:同异法式实际上是对同一个问题的两种不同解法,虽然路径有别但却异曲同工。 在“似因的形式逻辑解读”中,主要讨论了三种似因:不成似因、不定似因、相违似因。似因作为对正因的补充说明,是从“错误”的角度出发的,我们在这里遵循了法称论师的思路,对这三种似因逐一进行了解读,并将其错误之处悉数表示出来,通过研究发现了其丰富的逻辑思想以及法称论师思想的闪光之处。
【关键词】:因三相 充分条件 藏传因明 同异法式 似因
【学位授予单位】:燕山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B81-09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导论10-18
  • 0.1 选题背景10-11
  • 0.2 研究的主要问题及意义11-13
  • 0.3 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理论13-16
  • 0.3.1 国内对法称研究的理论13-14
  • 0.3.2 国外对法称研究的理论14-15
  • 0.3.3 对国内外因明研究理论的评述15-16
  • 0.4 研究方法16-18
  • 第1章 “为自比量”的形式逻辑解读18-28
  • 1.1 法称因三相18-19
  • 1.2 能立因19-20
  • 1.2.1 自性因19-20
  • 1.2.2 果性因20
  • 1.3 能破因(无所缘因)20-26
  • 1.3.1 不可得因20
  • 1.3.2 对能破因十一个论式的分析20-26
  • 1.4 本章小结26-28
  • 第2章 “为他比量”的形式逻辑解读28-38
  • 2.1 同法式28-32
  • 2.1.1 同法式与三段论28-30
  • 2.1.2 同法式中的喻支30-31
  • 2.1.3 同法式中关于中词的比较31-32
  • 2.2 异法式32-36
  • 2.2.1 异喻与不可得因结合构成的论式33
  • 2.2.2 异喻与自性因结合构成的论式33-35
  • 2.2.3 异喻与果性因结合构成的论式35-36
  • 2.3 同法式与异法式之间的关系36-37
  • 2.4 本章小结37-38
  • 第3章 “似因”的形式逻辑解读38-49
  • 3.1 不成似因38-43
  • 3.1.1 两俱不成,随一不成38-41
  • 3.1.2 犹豫不成,有法不成41-43
  • 3.2 不定似因43-46
  • 3.2.1 俱品遍转43-44
  • 3.2.2 同品一分转异品遍转44
  • 3.2.3 异品一分转同品遍转44-45
  • 3.2.4 俱品一分转45-46
  • 3.3 相违似因46-48
  • 3.3.1 同品遍无异品遍有46-47
  • 3.3.2 同品遍无异品分有47-48
  • 3.4 本章小结48-49
  • 结论49-50
  • 参考文献50-5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53-54
  • 致谢54-55
  • 作者简介55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谭春雨;;岐黄医学说的可信性探讨[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案大观[N];计算机世界;2003年

2 张 峰;SRM: 我们准备好了吗?[N];网络世界;2002年

3 郑晖 刘京京;多样化的最终归属是统一[N];通信产业报;2004年

4 ;王森和他的《藏传因明》[N];东方早报;2011年

5 张建军;《邓小平理论逻辑研究》评介[N];光明日报;2000年

6 王建芹;培育中国自己的第三种力量[N];中国社会报;2004年

7 刘士林;关于庄子故里的研究方法[N];社会科学报;2001年

8 ;存储热点问与答[N];网络世界;2003年

9 房晟陶 王拓轩;透视企业变革管理能力[N];中国国门时报;2003年

10 房晟陶王拓轩;透视企业变革管理能力[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建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权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汤铭钧;陈那、法称因明的推理理论[D];复旦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石文甲;从形式逻辑角度看法称的《正理滴论》[D];燕山大学;2010年

2 杨胜月;物权请求权的诉讼时效问题探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3 杜彩云;侦查假说几个问题的探讨[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4 何峰;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的作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关键词:从形式逻辑角度看法称的《正理滴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04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4404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6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