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明论式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1 14:05
本文关键词:因明论式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因明”二字,是梵语“希都费陀”的意译。“因”指推理论证的依据,“明”即知识和智慧之意。因明是印度古典逻辑中佛家所发展起来的一个逻辑系统,是研究推理论证及其依据的学说。本文论述了因明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问题——论式。本文通过考察和审视因明论式的产生与发展及其规则,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因明论式的主要内容,具体分析了因明论式的语用研究和因明论式与佛教论证的关系。 本文由六章构成。第一章是理论综述,介绍了因明研究的成果。第二章介绍了因明论式的演变及其各自的特点;第三章探索与研究了因明论式的规则,九句因和因三相;第四章比较分析了因明论式与亚里士多德三段论的异同;第五章结合语用逻辑对因明论式进行了分析研究;第六章探讨了因明论式与佛教论证的对应关系。
【关键词】:论式 因三相 九句因 语用逻辑 佛教论证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B81-09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引言7-9
- 第一章 因明逻辑研究的回顾9-14
- 第一节 因明典籍的译介9-10
- 一 足目《正理经》的翻译10
- 二 陈那八论的译介10
- 三 法称因明著作的译介10
- 第二节 因明经典的注疏10-11
- 一 关于《正理门论》11
- 二 关于《因明入正理论》11
- 三 关于《大疏》11
- 第三节 因明义理的研述11-14
- 一 通论性的著述12
- 二 专题研究12-14
- 第二章 因明论式的历史发展14-28
- 第一节 从印度古因明到新因明的论式演变14-19
- 第二节 汉传因明对三支式的规范和深化19-22
- 一 关于"除宗有法"问题19-20
- 二 关于有体和无体20
- 三 简别和自、他、共三种比量20-21
- 四 关于"互相差别"问题21-22
- 第三节 藏传因明的应成论式22-28
- 一 五种单一的应成论式23-25
- 二 论辩中的连锁应成论式25-28
- 第三章 因三相与九句因28-35
- 第一节 因三相28-31
- 一 因的第一相"遍是宗法性"29
- 二 因的第二相"同品定有性"29-30
- 三 因的第三相"异品遍无性"30-31
- 第二节 九句因31-35
- 第四章 三支论式和三段论的比较研究35-43
- 第一节 因明三支论式与亚氏三段论35-37
- 第二节 三支论式和三段论的比较37-40
- 一 三支论式和三段论的区别37-39
- 二 三支论式和三段论在什么范围内等效39-40
- 第三节 关于三支论式和三段论关系方面的看法40-43
- 第五章 因明论式的语用研究43-53
- 第一节 佛家对语言的规定43-45
- 第二节 因明论式的语言交流和形式理论45-48
- 第三节 因明逻辑规律的语用研究48-53
- 一 同一律48-49
- 二 矛盾律49-50
- 三 排中律50-51
- 四 充足理由律51-53
- 第六章 因明论式与佛教论证53-68
- 第一节 佛教缘起论与三支论式53-59
- 一 佛教缘起论53-54
- 二 因明论式的基础54-57
- 三 三支论式与缘起论的对应关系57-59
- 第二节 因明论式与佛教之譬喻59-64
- 一 譬喻的涵义59-61
- 二 譬喻方式61-64
- 第三节 因明论式在佛教中的实际运用64-68
- 结论68-70
- 参考文献70-71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71-72
- 致谢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琦;;佛教量论中现、比二量之关系[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6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姜岩延;试论因明的论式[D];燕山大学;2012年
2 苏友涛;从《正理门论》看陈那的因明体系[D];燕山大学;2010年
3 侯涛;汉传因明的因三相问题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4 刘纯;由因明谱系看其思想演变[D];燕山大学;2010年
5 李峰;论陈那因明的逻辑体系[D];复旦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因明论式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17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441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