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对主观贝叶斯主义理论的审视

发布时间:2017-06-11 14:09

  本文关键词:对主观贝叶斯主义理论的审视,,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自18世纪英国数学家托马斯·贝叶斯(T.Bayes)的贝叶斯定理被提出来后,现代归纳逻辑便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当今,现代归纳逻辑的主要研究方法为贝叶斯方法,而基于主观贝叶斯主义理论的贝叶斯方法不但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更是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主观贝叶斯主义者把概率解释成认识者的置信度,它以贝叶斯定理为基础,把验前概率过渡为验后概率,意见收敛定理保证了主观概率终将趋于一致。我们知道,与具有必然性的演绎逻辑相比,归纳逻辑仍然是一种或然性的逻辑推理,而我们如果想无所顾忌地应用它,就必须证明它的合理性。主观贝叶斯主义理论的创始人之一德·菲耐蒂所证明的“意见收敛定理”表明,我们可以根据贝叶斯定理来不断地修正主观置信度,我们的主观置信度最终也将趋于一致,这也就把主观置信度与频率的问题联系了起来,即把“主观性”与“客观性”的问题给统一起来。主观主义者们从贝叶斯方法上看到了解决归纳合理性问题的希望,而且,归纳合理性问题及其解决与贝叶斯方法的有效性问题息息相关,在主观贝叶斯主义理论之中贯穿一线。本文通过概括主观贝叶斯主义的基本理论及其优缺点,总结并反思了主观主义者们对归纳合理性问题的解决思路。
【关键词】:归纳逻辑 贝叶斯方法 归纳合理性问题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12.3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4
  • 第一章 现代归纳逻辑的基本现况14-22
  • 第一节 现代归纳逻辑的理论背景14-17
  • 一、古典归纳逻辑的缺陷14-16
  • 二、由古典归纳逻辑到现代归纳逻辑的过渡16-17
  • 三、现代归纳逻辑的特点17
  • 第二节 贝叶斯定理与以“概率”为基础的三大学派17-22
  • 一、贝叶斯定理及概率推理18-19
  • (一)贝叶斯定理及概率推理的含义18
  • (二)贝叶斯定理的研究对象及意义18-19
  • 二、现代归纳逻辑中以“概率”为基础的三大派别19-22
  • (一)经验主义学派19
  • (二)逻辑贝叶斯学派19-20
  • (三)主观贝叶斯主义学派20-22
  • 第二章 主观贝叶斯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22-35
  • 第一节 主观概率的测度及合理性22-24
  • 一、主观贝叶斯学派对“概率”的理解22-23
  • 二、大弃赌定理23-24
  • 第二节 主观概率对频率问题的解释24-28
  • 一、可换事件24-26
  • 二、意见收敛定理26-27
  • 三、贝叶斯推理及其条件27-28
  • (一)贝叶斯推理27-28
  • (二)运用贝叶斯推理的条件28
  • 第三节 贝叶斯决策理论28-35
  • 一、经典贝叶斯决策理论29-30
  • 二、证据决策理论30-31
  • 三、因果决策理论31-32
  • 四、贝叶斯决策理论的应用以及意义32-35
  • 第三章 对主观贝叶斯主义理论的诘难35-47
  • 第一节 主观贝叶斯主义理论的现实性问题35-39
  • 一、私人可能性与私人必然性35-37
  • 二、对经典大弃赌定理的批判37-38
  • 三、普遍命题的置信度问题38-39
  • 第二节 主观贝叶斯主义理论的主观性问题39-44
  • 一、问题的提出39-40
  • 二、贝叶斯动态假设40-42
  • 三、动态大弃赌定理的合理性问题42
  • 四、克里斯坦森对动态大弃赌定理的批判42-44
  • (一)双人大弃赌43
  • (二)先知先觉的大弃赌庄家43-44
  • 第三节 主观贝叶斯主义理论面临的其他问题44-47
  • 一、主观贝叶斯主义之简单性原则问题44-45
  • 二、主观贝叶斯主义之旧证据问题45-47
  • 第四章 对主观贝叶斯主义理论的反思47-62
  • 第一节 对主观贝叶斯主义理论困境的解决47-53
  • 一、主体交互概率理论47-48
  • 二、对条件化规则的辩护48-51
  • (一)杰弗里条件化规则以及豪森与厄巴赫的辩护48-50
  • (二)最少初始概率原则50-51
  • 三、看认知心理学对主观贝叶斯主义理论的启发51-53
  • 第二节 回到原点——对归纳问题的反思53-62
  • 一、概率逻辑论者的解决方案54-56
  • (一)罗素的“归纳原则”方案54
  • (二)凯恩斯的“有限独立多样性原则”方案54-55
  • (三)莱辛巴赫与卡尔纳普的辩护55-56
  • 二、拉姆齐的解决思路56-58
  • 三、德·菲耐蒂的解决思路58-60
  • 四、豪森的解决思路60-62
  • 结语62-64
  • 参考文献64-68
  • 致谢68-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年喜;;贝叶斯主义与指称主义[J];世界哲学;2009年02期

2 黄闪闪;;贝叶斯主义的主观性问题及其发展进路[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3 胡浩;;纯粹逻辑的贝叶斯主义及其哲学效应[J];世界哲学;2012年02期

4 赵晓芬;;评贝叶斯主义和证伪主义的特设性标准[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5 陈晓平;;贝叶斯条件化原则及其辩护[J];哲学研究;2011年05期

6 任晓明;臧勇;;主观贝叶斯主义的概率理论[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年02期

7 D·J·查尔默斯;夏年喜;;概率与命题[J];世界哲学;2009年02期

8 黄闪闪;;旧证据问题的反事实概率分析[J];毕节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9 牛翠波;程献礼;;无信息性的贝叶斯主义解决方案:从Jaynes的观点看[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年10期

10 胡怀亮;;人工智能发展中的哲学问题——评吉利斯对概率解释的哲学思考[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胡晓萌;对主观贝叶斯主义理论的审视[D];黑龙江大学;2015年

2 林凡杰;最佳解释推理与归纳[D];西南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对主观贝叶斯主义理论的审视,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17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4417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0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