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者的社会责任——提高国民逻辑素质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本文关键词:逻辑学者的社会责任——提高国民逻辑素质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摘要】:中华民族的复兴离不开国民素质的提高,而逻辑素质是国民素质的核心要素之一。开展提高国民逻辑素质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是逻辑学者应该担当的社会责任。欧美各国具有重视提高国民逻辑素质的理论和实践探索的传统,这成就了西方近现代科技数百年的辉煌;今天,欧美各国在如何提高国民逻辑素质的理论和实践方面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体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民族存亡之际,我国一大批有识之士对提高国民的逻辑素质就有了极为充分的认识。但是,在提高国民逻辑素质的实践方面,则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历程。新世纪以来,如何提高国民逻辑素质的理论研究再次引起了国家和逻辑学者的高度重视,这为相关的实践探索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遇。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关键词】: 逻辑 国民逻辑素质 社会责任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提高国民逻辑素质的理论和实践探索研究”(项目编号:13AZX019)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81
【正文快照】: 国民的逻辑素质是国民思维素质的核心,关系到国民的创新能力,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本文拟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探讨。一、提高国民逻辑素质的理论和实践探索的重要性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为根本的途径之一是提高国民素质,而逻辑素质毫无疑问是国民素质的核心构成要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国平;陈睿;;高级人才评价和选拔中的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08期
2 黄朝阳;;逻辑学教育对素质教育之价值——兼论如何加强逻辑学教育[J];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3 李朝阳;;七艺的历史流变: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5期
4 翟锦程;张栋豪;;明清时期西方逻辑学的传入与发展[J];前沿;2010年02期
5 张建军,张斌峰;从“逻先生”看“德先生”与“赛先生”——关于逻辑的社会文化功能的对话[J];社会科学论坛;2004年05期
6 黄华新,濮方平;试论创新思维的基本构成与测试方法[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7 欧阳中石;一个语文教改方案的设想[J];北京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02期
8 王春丽;何向东;;“以人为本”与逻辑思维素质培养——“钱学森之问”引发的思考[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9 李包庚;何向东;;论当前我国逻辑学教育的改造——兼论提升国家软实力的一种可能路径[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吴格明;创新能力培养:切不可忽视逻辑思维素质[J];中国教育学刊;2002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总宽;;扬弃悖论命题的方法和标准[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2 王习胜;;论逻辑学研究的前沿问题与发展取向[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3 张盛彬;评逻辑研究中的极左干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4 刘叶涛;;论“道德悖论”作为一种悖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刘叶涛;张雅楠;;道德悖论的矛盾归属[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孙强;杨秋军;;探析毛泽东对辩证法、逻辑学、认识论三者一致的新贡献[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7 汪海燕;不应忘却的逻辑应用史——与《逻辑学百年》的作者们商榷[J];白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8 张春泉;;《诗经》中的组合问及其修辞价值[J];北方论丛;2010年06期
9 赵总宽;;从经典逻辑到数理辩证逻辑[J];毕节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杨岗营;;观念与创新:中国逻辑研究刍议[J];毕节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秦怡;;关于高校公共英语课堂教学的思考[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2 晋荣东;;论作为辩证逻辑的Dialectic[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3 晋荣东;;30年来中国逻辑的成就、问题与出路[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4 袁正校;;大学逻辑应当兼顾逻辑理论和逻辑应用[A];第二届海峡两岸逻辑教学学术会议专辑[C];2006年
5 张忠义;张晓翔;;逻辑案例教学法初探[A];第二届海峡两岸逻辑教学学术会议专辑[C];2006年
6 关兴丽;;试论逻辑学对和谐社会中民主的支撑作用[A];第二届海峡两岸逻辑教学学术会议专辑[C];2006年
7 张建军;王克喜;;深入把握逻辑思想发展的历史脉动——读《逻辑学思想史》[A];2007年现代逻辑与逻辑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任晓明;刘邦凡;;两岸逻辑学教学与研究交流述略[A];第一次南开逻辑学专业学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9 杜国平;;逻辑思维能力测试形式分析[A];2012·学术前沿论丛——科学发展:深化改革与改善民生(上)[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邹明灼;归纳在知识建构中的认知作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郑连忠;析取关系的语言表达[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包磊;马克思的逻辑范畴理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庄丽;悖论,,矛盾和辩证法[D];西南大学;2011年
3 杨金燕;《庄子》悖论中的美学思想[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魏林;科学悖论与科学理论创新[D];燕山大学;2011年
5 张燕伶;变革与融通:走向文化的时代性与民族性的统一[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6 龚桢h
本文编号:9357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935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