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孔子“正名”思想的逻辑观评价

发布时间:2017-10-08 10:08

  本文关键词:孔子“正名”思想的逻辑观评价


  更多相关文章: 正名 逻辑真 伦理真 求真精神 求善精神


【摘要】:在先秦逻辑思想中,孔子正名思想是时代的产物",正名以正政"是其逻辑前提和逻辑结果的统一,体现了求真与求善的两种精神。求真精神追求了正名思想的"逻辑真",求善精神追求了正名思想的"伦理真"。孔子正名思想的逻辑观有着鲜明的伦理化倾向及特殊的历史作用,对构建当代合理的国际关系与文化交往,也有着不可忽略的时代价值。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南开大学哲学系;
【关键词】正名 逻辑真 伦理真 求真精神 求善精神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2008年度重大项目《中国逻辑思想研究》(项目号:08JJD720044) 南开大学“985工程”二期中国思想与社会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重大项目《中国逻辑史》(项目号:0505)的阶段性结果
【分类号】:B222.2;B81-092
【正文快照】: 一、孔子正名思想的逻辑观孔子正名思想的提出有一条鲜明的逻辑理路:消弭“名实是非相淆”、“礼崩乐坏”、匡正名实是正名思想理所当然的逻辑起点;“名者所以别同异,明是非,道义之门,政化之准绳也。孔子曰:必也正名,名不正则事不成”(晋鲁胜《墨辩注序》)“正政”的目的,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晓芒;文化交往中的公理问题[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管志斌;周水涛;;毕淑敏小说中多重意蕴的生命关怀[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2 邵燕楠;教育的人类学视角[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胡存之;文化合理性的追寻与批判[J];长白学刊;2001年04期

4 方杲,许修杰;寻找理解人性的“半山亭”和“观景台”——卡西尔《人论》的思维方式[J];长白学刊;2002年04期

5 易小松;人是商业文化的核心[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6 周来顺;齐美尔论现代性危机及其消解[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07期

7 逄增玉,胡玉伟;进化论的理论预设与胡适的文学史重述[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8 张清;论休谟的正义观[J];道德与文明;2004年03期

9 李志江;;制度公正与社会和谐[J];道德与文明;2006年01期

10 万毅,何永军;司法中公正和效率之关系辨正——兼评刑事普通程序简易审[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巍;;“诸子不出于王官论”的建立、影响与意义——胡适“但开风气不为师”的范式创新一例[A];中华民国史研究三十年(1972—2002)——中华民国史(1912—1949)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卷)[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艳国;破与立的文化激流——五四时期孔子及其学说的历史命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王人博;中国近代宪政思潮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陈志烨;一般社会中的劳动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4 李晓春;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曹世敏;道德教育文化引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王艳秋;戴震重知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匡安荣;“道法自然”与经济自由——一项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9 杨庆峰;技术作为目的[D];复旦大学;2003年

10 彭华;阴阳五行研究(先秦篇)[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长栓;文化哲学的悖论及其历史向度[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雷淑娟;《孟子》类比[D];黑龙江大学;2001年

3 李岚;张心(氵山一王攵)与《伪书通考》[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罗一涛;墨家的科学思想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5 于霞;战国名实之辩的文化解释[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6 施敏;论网络文化与人的现代性[D];广西大学;2002年

7 王彩芸;促进生命个体的总体生成[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管锦绣;关于生态伦理的人文理性的建构[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9 柯恒;自由依赖于法律[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10 黄树光;论价值活动[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栾古稀;;试论孔子“正名”思想的背景与内涵[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7期

2 杨国荣;;中国传统“公”、“正”、“公正”观念的析义和扬弃[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1年08期

3 ;孔子:儒家学说的创始人[J];党的建设;2010年03期

4 廖永林;;先秦儒家礼制中的亲亲之情与政治制度建构的背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学立;崔清田;;试析金岳霖对逻辑真的认识[A];第三次金岳霖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鄢圣华;;论孔子的正名主义[A];北京大学海峡两岸第二届公共管理论坛——传统文化与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存建;;荀子“正名”思想解读[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孟凯;正名与正道[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彭战果;马一浮“正名在于正心”命题分析[D];兰州大学;2006年

2 张凯作;孔子之“仁”新解[D];辽宁大学;2007年

3 毛家骥;论胡塞尔的逻辑现象学[D];西南民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934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9934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0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