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民生观研究
本文关键词:习近平的民生观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习近平 民生观 思想来源 主要内涵 理论价值 实践意义
【摘要】:习近平民生观的形成具有其思想理论来源和实践基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的民本思想是习近平民生观的一个重要的历史文化和思想理论来源;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的群众史观,是习近平民生观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民生思想和民生理论是习近平民生观的直接理论来源;习近平丰富的人生阅历和从地方到中央的施政实践活动是习近平民生观形成和确立的实践基础。习近平民生观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习近平民生观的核心思想和精髓;坚持植根于人民,坚持群众路线,树立群众观点,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习近平民生观的根本政治立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和科学的发展观,是习近平解决民生问题的原则和实现路径;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的公平正义是习近平民生观的重要价值理念和追求。习近平的民生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作者单位】: 西藏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关键词】: 习近平 民生观 思想来源 主要内涵 理论价值 实践意义
【分类号】:D25;A8
【正文快照】: 习近平同志紧紧围绕为了谁执政,依靠谁执政,如何执好政掌好权等一系列重大课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逐步形成和确立了自己的民生观。习近平同志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原则,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采取了一系列改善和保障民生的政策和措施,树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克卿;常志;;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J];理论界;2007年05期
2 贺先平;;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及其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J];实事求是;2008年01期
3 张晓燕;党的先进性建设命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5年06期
4 张晓燕;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J];兵团建设;2005年04期
5 王均文 ,胡正梁;和谐社会看地方[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5年03期
6 宋士昌;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J];理论学刊;1984年01期
7 苏瞻红;试论邓小平理论的产生及其理论价值[J];贵阳金筑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8 周树清;“三个代表”思想及其实践意义[J];张家口师专学报;2000年02期
9 丁文胜;朱焕龙;;论邓小平人民利益观的理论价值[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10 辛向阳;;科学发展观的三个思想来源[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捷;;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产生经过及其理论价值[A];纪念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五十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7年
2 张晓忠;;论邓小平制度观的理论价值与现实定位[A];最珍贵的精神财富——黑龙江省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4年
3 师震;;浅议和谐社会与贵“和”文明[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4 周怀生;;毛泽东民族区域自治思想的提出及其理论和实践意义[A];全国少数民族革命史文集[C];1991年
5 王光;;毛泽东民族文艺观[A];纪念毛泽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贺世友;;邓小平理论科学概念的提出及其理论价值[A];上海市社联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会议资料汇编[C];2004年
7 邓光亮;;抓好“四个第一” 提高执政能力[A];“创新领导科学 增强执政能力”座谈会论文集[C];2004年
8 李士坤;;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布成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体系之建构[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10 胡振良;;“四个如何认识”的起点基础和指导——学习邓小平“两个必然”论述的思想内容与理论品格[A];纪念北京市国际共运史学会成立20周年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忠;邓小平制度观的理论价值[N];黑龙江日报;2004年
2 刘志明;第一届全国马克思主义青年论坛举行[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3 郭湛;深刻理解邓小平理论哲学内涵[N];经济日报;2002年
4 记者 钟海珍 通讯员 吕洪蕾;展示先进性教育优秀理论成果[N];组织人事报;2006年
5 记者 朱应儒;全力以赴做细做实做好党的群众工作[N];金昌日报;2009年
6 檀梅婷;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实践意义[N];河北经济日报;2004年
7 王诚宏;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实践意义[N];黑龙江日报;2007年
8 四川省社科院毛泽东思想研究所 单孝虹;论中国共产党人的“民生观”[N];北京日报;2009年
9 区祖轩;对先进性教育活动实践意义的认识与思考[N];广西日报;2006年
10 省委党校副校长、教授 祝福恩;科学发展观的科学阐释和定位[N];黑龙江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吴少进;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及其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D];安徽大学;2012年
2 宋景堂;邓小平哲学思想新论[D];北京大学;2000年
3 陈勇;毛泽东理论品质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星;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景超;邓小平民生思想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1年
3 许娜;马克思民生思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李芳;邓小平民生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5 韩秋;马克思的民生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渤海大学;2012年
6 栾凤廷;论邓小平行政伦理思想[D];黑龙江大学;2008年
7 高莉;邓小平民生思想探析[D];贵州财经大学;2012年
8 王慧;马克思的民生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后东;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改善民生理论研究[D];中共山东省委党校;2010年
10 曾利萍;邓小平民生思想探析[D];西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082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008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