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寻乌贫农生产生活状况再认识——基于毛泽东《寻乌调查》及相关史实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10 22:15

  本文关键词:清末民初寻乌贫农生产生活状况再认识——基于毛泽东《寻乌调查》及相关史实的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清末民初 贫农 生产生活 再认识 《寻乌调查》


【摘要】:解读毛泽东著名的《寻乌调查》及相关史料,占寻乌农村总人口70%的贫农群体之生产生活状况可概括为,经济短缺:"禾头根下毛饭吃";社区帮扶:维持低层次的生存;出路探索:"打工经商"闯新路等三个主要层面。它除囊括了学界已有成果所客观揭示的贫农群体生存权朝不保夕的严重性外,还客观反映了"禾头根下毛饭吃"与当年经济短缺间的关系,尤其展示了广大贫农通过社区帮扶与外向打工经商拓展生存空间,生产生活能在低层次中实现常态化运转,并实践着走出单一"依赖土地求生存"那初始选择的经济转型。这些认识在广袤的中华大地未必就具有普遍性,却有别于传统单一阶级斗争视野中学界已有的结论,对准确认识与把握中央苏区革命前寻乌及赣闽粤三省边区农村经济社会关系乃至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三农"问题,则可提供有益的启示。
【作者单位】: 江西财经大学生态文明与现代中国研究中心;
【关键词】清末民初 贫农 生产生活 再认识 《寻乌调查》
【分类号】:K25;A841
【正文快照】: 本文所讨论的“贫农”,是指清末民初寻乌农村主要的农民群体。从毛泽东的《寻乌调查》文本所示内容看,贫农包括半自耕农和佃农之中“较好者”、“更穷苦者”和“最穷者”,也就是说,所谓贫农就是无地或者少地的农民,他们在寻乌整个农民群体中大致占到了70%,是当年寻乌农村整个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辛渝;毛泽东《寻乌调查》中的民俗资料及其价值[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6期

2 曹树基;;中国东南地区的地权分化与阶级分化——毛泽东《寻乌调查》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3 王福昌;;山民对乡村生态的文化适应——以清末民国江西寻乌县为中心[J];农业考古;2009年04期

4 汤若杰;刘慧;;英译本《寻乌调查》“导言”[J];史林;2009年02期

5 罗亨江;付火水;;略论明清时期赣粤闽边区的人口迁移——以江西省寻乌县为例[J];农业考古;2010年03期

6 游海华;;农民经济观念的变迁与小农理论的反思——以清末至民国时期江西省寻乌县为例[J];史学月刊;2008年07期

7 姚玉珍;;毛泽东《寻乌调查》的现实启示[J];老区建设;2011年14期

8 刘意;;关于毛泽东《寻乌调查》的研究述评[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9 严修余;;毛泽东的《寻乌调查》在美国[J];老友;2011年01期

10 王锡堂;;寻乌脱险[J];幸福(悦读);2012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曹树基;;中国东南地区的地权分化与阶级分化——毛泽东《寻乌调查》研究[A];中国近代乡村研究的理论与实证[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任晓敏;小生产闯出大市场 寻乌蜜橘甜如蜜[N];中国特产报;2006年

2 特约记者 蓝玉林;寻乌力促传统优势产业升级“加速度”[N];赣南日报;2013年

3 特约记者 蓝玉林;寻乌力促现代果业转型升级[N];赣南日报;2013年

4 记者 鄢朝晖 通讯员 刘春辉 蓝玉林;寻乌工农业阔步同行[N];江西日报;2013年

5 特约记者 蓝玉林;寻乌蜜橘“订花”现象的背后[N];赣南日报;2013年

6 陈星亮 彭先进;寻乌工业增长势头强劲[N];赣南日报;2013年

7 陈慧明 记者 钟李荣;寻乌“345”模式推进教育实践活动见成效[N];赣南日报;2014年

8 记者 谢若闲;切实帮助寻乌解决突出困难和问题[N];赣南日报;2014年

9 江西日报记者 蔡超然 通讯员 陈慧明;寻乌创新思路推进教育实践活动[N];江西日报;2014年

10 陈慧明 潘玉琼;寻乌精准扶贫提高农户“造血”功能[N];赣南日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邝金辉;江西寻乌果业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互动性研究(1949-1978)[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088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0088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c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