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出场学的辩证视阈

发布时间:2017-10-13 02:06

  本文关键词:论马克思主义出场学的辩证视阈


  更多相关文章: 马克思主义 出场学 辩证法


【摘要】:马克思主义不是永恒在场、一成不变的形而上学,而是在时空差异的语境中不断出场的创新体系。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出场的辩证法需要深度分析思想赖以出场的历史"场域"的辩证建构;理解"出场"与"在场"、"同一"与"差异"等多重辩证循环;理解出场语境、出场路径与出场形态三重结构的辩证作用。历史场域、多重循环和三重结构深刻表征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辩证视阈。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发展不仅需要时代实践的驱动,也需要当代思想的滋养,在思想撞击和学术对话中磨砺思想之锋,在不断批判地汲取对话者的优秀思想资源中成为当代话语。
【作者单位】: 江苏师范大学;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出场学 辩证法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创新研究”(10AZX001)的中期成果
【分类号】:A811
【正文快照】: 近年来,我所首倡的“出场学”,是一种理解马克思主义出场过程创新本性的辩证视阈。在这一视阈中,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出场过程历史地展现为创新发展的辩证法,其中包括对如下内容的深度分析:思想赖以出场的历史场域的辩证建构;“出场”与“在场”、“同一”与“差异”等多重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单传友;;时间间距:意义的创生之渠——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宋一;;“软实力”视野下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3 陈立新;阐扬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基本视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魏萍;霍涌泉;;国外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研究的新特点与贡献[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茅根红;陈志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杨耕;如何编写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示范教材)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7 丰子义;;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价值——兼论其把握方式与寻求途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8 陈新夏;;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哲学对话[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徐丽霞;;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历史命运及其当代价值[J];北方论丛;2009年06期

10 沈湘平;;以“回到”的方式“经过”[J];北方论丛;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清华;;理想主义的重建何以可能[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董正华;;全球化:歧义纷沓的解说与真实的历史进程[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文化共存下的记忆与遗忘”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3 舒志定;;马克思教育思想研究的基础与路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崔柯;;从两个动力看新时期文学理论的创新问题[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5 何海兵;;后马克思主义理论评介[A];马克思主义 中国探索与当代价值: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9年

6 鲁品越;;资本逻辑与当代中国社会结构趋向——从阶级阶层结构到和谐社会建构[A];上海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创新论坛2007论文集[C];2007年

7 董正华;;全球化的歧义与真实历史进程[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曾昭耀;;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成功率论纲[A];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第八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顾学宁;;自由金融制度、全球经济秩序与中国金融制度的创新[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10 朱刚;;敌对的抑或友爱的政治?——施米特的“政治的概念”以及德里达对它的解构[A];“西方政治哲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平力群;公司法变革与日本公司治理结构演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志辉;网络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侯东阳;中国舆情调控机制的渐进与优化[D];暨南大学;2010年

4 曾友中;马克思货币理论与当下金融危机[D];武汉大学;2010年

5 陈治国;布尔迪厄文化资本理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陆晶;我国非政府组织管理法治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温丽娟;国外帝国主义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黄达安;超越工作至上的世界[D];吉林大学;2011年

9 贺庆国;在历史和历史性之间[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张征;新自由主义背景下大学制度变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洪阳;试论人机关系的历史发展及其文化考量[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姜岱笋;当前国际金融监管发展及我国相关法律制度完善[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阳功庆;论特雷·伊格尔顿的文化批评观[D];湘潭大学;2010年

4 张庆豹;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朱荣建;“否定的辩证法”核心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6 贺团卫;马克思恩格斯人权思想与当代中国人权实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时松;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当代建构[D];西南大学;2011年

8 杨炯;马克思与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范霄岭;马克思资本逻辑批判的当代价值[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10 卢颖生;改革开放30年报纸广告中的消费观念变迁[D];暨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成夫;;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辩证法——读列宁《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和《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陈书翔;时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辩证法意蕴[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8年06期

3 安德鲁·科利尔;强东红;陈静;;马克思主义与批判实在论的辩证法[J];求是学刊;2006年06期

4 〔英〕L.王尔德 ,王鹏;重新思考马克思与正义:希腊的维度[J];世界哲学;2005年05期

5 黄汉军;李茜;;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后现代之碰撞[J];理论月刊;2011年03期

6 秦琬媛;董良杰;;理解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两个纬度[J];新西部(下半月);2009年03期

7 赵凯荣;;什么是真正的马克思的和谐观[J];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09年00期

8 周嘉昕;;对马克思主义新的阐释还是恶毒攻击——悉尼·胡克对马克思辩证法的理解[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姜迎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辩证特性[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年06期

10 刘建军;论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道理[J];马克思主义研究;199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庆洁;;解读社会空间辩证法[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顾晓英;;弘扬延安精神 增强“问题意识”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A];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划清“四个重大界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方诗铭;刘修明;;“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坚持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开拓者郭沫若的正确道路[A];郭沫若研究第一辑[C];1985年

4 姜佑福;;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性质”看当代中国“理论创新”的主题[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5 董瑞华;;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6 黄书进;史国枫;;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实践探索与创新发展[A];新中国人学理路——第十一届全国人学研讨会文集[C];2009年

7 赵会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针开展钱币研究工作[A];中国钱币论文集[C];1985年

8 王玉明;刘怀珠;;争论与不争论的辩证法[A];论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C];2002年

9 邹昆辉;;建国后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A];陕西省毛泽东思想研究会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许兴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繁荣发展我国理论经济学——兼论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的历史使命[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开龙;《辩证法随谈》:用哲学原理主导思维[N];中国水利报;2007年

2 钱逊;和谐社会与辩证法[N];学习时报;2007年

3 于幼军;厚积薄发学以致用的典范之作[N];山西日报;2007年

4 王拴乾;马克思主义的光辉篇章[N];新疆日报(汉);2001年

5 黄志生;挑战国际学术前沿的哲学新作[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6 鲁克俭;中外学者研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N];光明日报;2008年

7 张启华;最好的纪念是开拓创新[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8 陈爱茹;马研院召开第二次马克思主义系列研讨会[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9 叶兰珊;《辩证法随谈》备受关注[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10 高玉才;鸡蛋里有辩证法[N];农民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富文;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中国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陈爱萍;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童贤成;论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整体性[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魏连;胡绳与马克思主义[D];山东大学;2011年

5 李兴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演进规律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杨茜;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的先进文化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7 李庆喜;胡绳哲学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张志勇;人与制度的哲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9 余一凡;从马克思到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确立[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杨宏伟;马克思主义工业化理论与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炜;推动农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漳州师范学院;2010年

2 郭栋;在新的历史时期确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确方向研究[D];中北大学;2010年

3 杨宇晓;刘少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南华大学;2011年

4 詹乐;我国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5 李双套;伊格尔顿后现代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以及启示[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6 曹俊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理论的丰富和发展[D];西华大学;2011年

7 宿秀平;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8 舒平洋;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视野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9 袁启文;论马克思人权思想[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鲍福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评析[D];黑龙江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221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0221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9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