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拉克劳和墨菲对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的批判
本文关键词:评拉克劳和墨菲对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的批判
【摘要】:拉克劳和墨菲用话语在结构上的开放性特点来理解社会,强调社会要素之间不存在稳定的结构,社会要素没有确定的意义或者身份。他们据此否定马克思对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区分,认为这种二元区分是一种本质主义,是对经济现象和政治现象的结构化。在他们看来,工人阶级不是一个统一的总体,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也不是为了经济利益而实现社会主义。这些说法过分强调了社会中的解构化趋势,而对社会中所存在的结构化趋势重视不够。马克思从社会结构化趋势和解构化趋势的统一来分析社会现象,马克思的工人运动理论仍然是我们分析现代社会运动的理论基础。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
【关键词】: 社会结构 结构主义 后马克思主义
【分类号】:A811;C912
【正文快照】: 拉克劳和墨菲从后结构主义的角度重新理解社会,对于社会的结构进行了新的理解,并据此批判马克思对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划分。他们把马克思的理论归结为经济还原论和阶级还原论。这就需要我们在坚持马克思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区分的同时,也要从新的视角来深化对社会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付文忠,孔明安;“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批判解读——拉克劳与墨菲的“后马克思主义”评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金辉;理解马克思[D];黑龙江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振怡;拉克劳:从后结构主义到后马克思主义[D];黑龙江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周穗明;后马克思主义关于当代西方阶级与社会结构变迁的理论述评(上)[J];国外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2 张一兵;后马克思思潮不是马克思主义[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付文忠,孔明安;“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批判解读——拉克劳与墨菲的“后马克思主义”评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年02期
4 曾枝盛;“后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域[J];学术研究;2004年07期
5 孔明安;“后马克思主义”研究及其理论规定[J];哲学动态;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净琳;;论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根本特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2 薛建立;;改革开放与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的重大转型[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武晓超;;解构与马克思哲学[J];兰州学刊;2011年06期
4 冯雅静;;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简述[J];青春岁月;2011年16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肖春;郭丽强;郭水和;;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 浅谈结构主义视角下的和谐社会建设[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2 贺翠香;;知识、话语与意识形态——福柯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推进和发展[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张秀琴;;马克思意识形态观的德国传统及其流变——戴维·麦克莱伦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解读[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7)[C];2009年
4 E.雷诺;汪行福;;后福特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一个辩论的面面观[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5)[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韩庆祥;马克思学说的“本性”与马克思主义研究[N];学习时报;2010年
2 南京大学哲学系 王芳;借镜国外毛泽东研究[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金辉;理解马克思[D];黑龙江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青;论马克思的社会结构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内蒙古大学;2011年
2 殷民娥;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与和谐社会的构建[D];安徽大学;2006年
3 陈雷;马克思语言观的当代阐释[D];广州大学;2010年
4 高艳霞;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494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049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