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马克思社会发展观的一个根本原则
本文关键词:“以人为本”:马克思社会发展观的一个根本原则
更多相关文章: 以人为本 社会发展观 唯物史观 历史观 费尔巴哈 马克思恩格斯 企业文化 以人民为本 合目的性 人本主义
【摘要】: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
【关键词】: 以人为本 社会发展观 唯物史观 历史观 费尔巴哈 马克思恩格斯 企业文化 以人民为本 合目的性 人本主义
【分类号】:A811
【正文快照】: 党的十六大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号召全党要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发展观的一个原则或根本要求 ,是一个崭新的提法。因此 ,需要弄清这个原则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中的地位 ,追问它的合法性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荣渠;“现代化”的历史定位与对现代世界发展的再认识[J];历史研究;1994年03期
2 赵玲;对少数民族文化转型的哲学思考[J];学术探索;2004年06期
3 段治文;我国社会结构变化对统一战线内部关系的重大影响[J];中共党史研究;2000年06期
4 楚小庆;设计:在科学与人文之间[J];艺术百家;2004年03期
5 杨击;理解霍尔——从媒介功能和新闻真实性的角度看[J];现代传播;2001年03期
6 韩锺恩;直接面对敞开:回到音乐——人文资源何以合理配置[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7 董溯战;德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分析[J];新疆社科论坛;2003年04期
8 苏力;变法,法治建设及其本土资源[J];中外法学;1995年05期
9 姜飞,冯宪光;马克思主义与后殖民主义批评[J];外国文学研究;2001年02期
10 崔大华;20世纪中国哲学史诠释模式的变迁[J];文史哲;2004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冠军;动态战略成本管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2 吴致远;技术的后现代诠释[D];东北大学;2006年
3 江海平;国际习惯法理论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4 吴玲;新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5年
5 戴景平;善恶的人性尺度和社会尺度[D];吉林大学;2007年
6 胡疆锋;亚文化的风格:抵抗与收编[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7 程乃胜;基督教文化与近代西方宪政理念[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罗骞;论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及其当代意义[D];复旦大学;2005年
9 蔡剑锋;从抽象个体到现实的个人[D];复旦大学;2006年
10 刘岩;发展与风险[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瞿辉;电子媒介时代的技术悲观主义[D];兰州大学;2007年
2 虞秀凌;福利国家及其理论批评[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3 汪辉;两宋皇城司制度探析[D];河南大学;2005年
4 杨东照;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研究[D];湘潭大学;2004年
5 娄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国有资本政策变迁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6 余勇晖;马克思对黑格尔世界历史理论的扬弃及其当代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陈道胜;论纳税人权益[D];吉林大学;2004年
8 董红启;18—19世纪初俄国农奴农村习惯法[D];吉林大学;2004年
9 张英;奥斯丁小说的女性意识论析[D];吉林大学;2004年
10 杜宁宁;生态伦理学的价值取向[D];吉林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元;;论邓小平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年02期
2 王英杰;齐瑞花;;以人为本,本为何人——科学发展观的人本阐析[J];理论导刊;2006年07期
3 郭承福;;科学发展观下以人为本的哲学思考[J];学理论;2010年10期
4 匡小阳,宋振超;论科学发展观的人本价值取向[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段勇;赖章盛;;发展观的飞跃与共产党执政理论的创新[J];中国市场;2006年31期
6 韩艳;;科学发展观是“面向世界”的社会发展观[J];学习月刊;2008年14期
7 赵爱芹;;“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当下诠释[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8 顾运芝;;马克思的社会发展思想与科学发展观的契合[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9 祁程;;科学发展观的社会发展新视野[J];南方论刊;2008年02期
10 滕燕萍;;论邓小平的社会发展观——以“三个有利于”标准为视角[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臧峰宇;;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的价值新诠释[A];“以人为本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人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董瑞华;;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A];“以人为本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人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张文新;;共产党与人民永远血肉相连[A];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孔润年;;马克思“异化劳动”概念的伦理学意义[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5 李志浩;;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几点认识[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杨文极;;“异化劳动”与“以人为本”——重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7 孙锐;;科学发展观视野里的和谐发展[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任清平;;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辨证关系初探[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韦宇;银玉川;;邓小平发展观中的人本思想特色探析及其现实启示[A];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暨贺州市创新党建工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王仁法;;我党“为民”观的历史发展及其政府行政思维意义[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昭贵;坚持以人为本是对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的继承和发展[N];人民政协报;2004年
2 滁州市政协主席 张裕发;践行以人为本理念 全心全意服务人民[N];江淮时报;2011年
3 赵世琴;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N];贵州政协报;2007年
4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人学会会长 陈志尚;准确理解“以人为本”[N];北京日报;2008年
5 仁民言;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N];台州日报;2009年
6 马研院 范强威;以人为本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7 于金廷;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N];抚顺日报;2006年
8 马彦萍;坚持以人为本 持续学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N];阿勒泰日报;2009年
9 中远网络北京公司党委书记 谢超峰;坚持以人为本 强化服务群众意识[N];中国远洋报;2011年
10 郭俊兰 (作者系河北省易县县委党校教师);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N];中国特产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少军;论马克思主义新人道主义的科学向度和人文向度[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刘军;邓小平发展理论与科学发展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姚巧华;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中国化历史进程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4 何艳;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制度建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丽;马克思科技观的人本意蕴及其当代价值[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2 李铁峰;当代社会发展观念的根本性变革—科学发展观[D];吉林大学;2008年
3 常丽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基石[D];黑龙江大学;2008年
4 李懿娜;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D];吉林大学;2006年
5 王建伟;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D];中共陕西省委党校;2007年
6 王传民;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7 徐健一;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D];黑龙江大学;2007年
8 李丽瑶;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思考[D];黑龙江大学;2008年
9 仲爱萍;“以人为本”: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新发展[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林靖;科学发展观的人本意蕴[D];黑龙江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514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051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