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克思交往理论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路径

发布时间:2017-10-18 02:34

  本文关键词:从马克思交往理论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路径


  更多相关文章: 马克思 交往理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践行路径


【摘要】:实践哲学以追求和实现个人的和共同的"善"为价值旨归,从亚里士多德以来,始终为后世的一切价值理论提供着不竭的思想资源。马克思交往理论作为实践哲学的当代形态,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价值意蕴正日益得到彰显。由此,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也存在着对话和沟通的必要。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灵魂对于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意义。在当下特定的时代背景、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现实社会条件下,如何切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成为这一领域研究的基础旨趣和重要方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背景进行勘考、梳理,可以对应性整理出当下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过程中颇存困惑的系列问题。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思考可以从西方实践哲学传统和马克思交往理论中汲取有益的借鉴。马克思交往理论的理论原点、最终目标、社会进步尺度、国家与社会和个人的三层次统一,以及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等内涵,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路径开拓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和重要启迪。
【作者单位】: 黑龙江工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教研部;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
【关键词】马克思 交往理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践行路径
【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哈贝马斯实践哲学研究”(13C049) 黑龙江工程学院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科研团队专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黑龙江工程学院博士科研基金项目“国外帝国主义论研究”(2015BJ16)
【分类号】:D64;A811
【正文快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价值观念体系的核心,是对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念起指导作用的价值理念。从一定意义上说,它也是从三个层面对社会主义本质属性或“何为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做出了科学回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过程,是一个不断丰富、反复淬炼、逐步清晰、持续开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庚全;;马克思交往理论及其特点[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1期

2 王喜平;;关于交往理论的几个问题[J];九江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刘刹;周启杰;;马克思交往理论与和谐社会的统一[J];改革与开放;2009年03期

4 苑玉红;;浅析马克思与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J];法制与社会;2009年14期

5 张绍斌;;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形态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12期

6 赵茜;;马克思交往理论形成的历史脉络[J];东方企业文化;2010年01期

7 赵云;;马克思交往理论与当代社会的新思考[J];新西部;2010年11期

8 陶庆婷;;马克思交往理论及其意义[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年09期

9 杨朝辉;;马克思交往理论及其几个关系的梳理[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10 徐立娟;韩苗;;马克思交往理论与哈贝马斯交往理论比较分析[J];学理论;2011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魏名国;;马克思交往理论与和谐社会[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2 刘平;;马克思交往理论视阈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贾真;马克思恩格斯交往理论与和谐社会构建[N];光明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马新晶;唯物史观视域中的交往理论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2 周德刚;经济交往中的文化认同[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秋磊;马克思交往理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袁结荣;论当代语境中的马克思交往理论[D];南昌大学;2009年

3 何燕红;马克思的交往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绍斌;马克思交往理论形态学初探[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秀丽;马克思交往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新疆大学;2007年

6 刘妍妍;马克思交往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7 朱文锋;马克思交往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8 黄雅娟;马克思交往理论及其当代审视[D];兰州大学;2012年

9 王文广;马克思交往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10 贺斌;马克思交往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内蒙古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524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0524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2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