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的资本批判的原则高度

发布时间:2017-10-18 03:03

  本文关键词:论马克思的资本批判的原则高度


  更多相关文章: 马克思的资本批判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存在论性质 社会权力的感性出身 抽象劳动对具体劳动的统治 资本的存在论本质


【摘要】:资本批判是马克思学说的本质内容,也是马克思对人类思想的主要贡献。深入理解马克思的资本批判的存在论意义,并据此揭示这一批判的原则高度,是把握马克思学说之当代意义的关键。应当纠正对马克思的资本批判的三种较为流行的误解,以便能够在资本批判这一时代课题上展开马克思思想与当代西方哲学的对话,这是今天的马克思研究者们的基本使命,目的在于为哲学在当代的革命阐扬来自马克思的重大启发,以从根本上探寻一条走出当代文明危机的道路。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哲学系
【关键词】马克思的资本批判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存在论性质 社会权力的感性出身 抽象劳动对具体劳动的统治 资本的存在论本质
【分类号】:A811
【正文快照】: 马克思的学说无论就其起源和性质而言,还是就其对人类思想的伟大贡献而言,都与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联系在一起。我们完全可以说,正是资本批判才构成了马克思学说的本质内容。事实上,在今天,判断一种哲学的学说是否具有当代意义,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标准,即看它的基本思想能否达到对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F.费迪耶,丁耘;晚期海德格尔的三天讨论班纪要[J];哲学译丛;2001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浩斌;;试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正义观及其理论构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王海斌;;论马克思实践观的主体向度[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3 邵艳军;;试论生态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内在联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4 袁家群;论人的最高本质及其同劳动、社会的关系——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人的本质学说”的新探索[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汤文曙;陈明秀;;社会历史中的自然观——兼谈卢卡奇的“自然是一个社会范畴”[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汤文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哲学及其基本范畴[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周琦;;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剖析及其当代意义[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8 芮必峰;健全的社会与健全的传播——试论弗洛姆的传播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9 陶富源;关于价值、人的价值的几个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10 陶清;;自然观:庄子与怀特海比较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玉锁;;《管子》的成人命题:既仁且智,是谓成人[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陆心宇;;我在这里——近代经济学和哲学文本空间中的自我[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3 陶达;;马克思全面自由发展理论视阈下“幸福指数”体系的构建[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熙恩;;科学批评主体观的缺失与重建[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刘诗贵;肖凤仪;;社会公众推进消费文明的实践探讨[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杨佳倩;;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思想进程[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梁爱民;;论美与“人的本质对象化”——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经典命题的理解[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陶伯华;;智慧思维学精要——《思维科学概论》第十篇[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9 丁润生;;试论顺应自然超越时空的无元思维模式——兼谈无元思维模式与灵感思维的对比[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10 杜晓青;;论马克思实践的“时间思想”[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3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4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白雪峰;当代中国大学人文精神的培养[D];辽宁大学;2010年

7 田庆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8 吴建平;人类自我认知与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9 宋桂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调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占民;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珊珊;马克思实践本体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超;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6 周晶;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姜佳杞;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干群矛盾及调节机制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丁小飞;可持续发展观中代际公平问题的哲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宋庆红;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奥运文化的契合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宋慧;广西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京华;吴家华;;特瑞尔·卡弗的“恩格斯—马克思问题”研究述评[J];哲学动态;2008年08期

2 ;《韦伯-马克思对话》[J];政治学研究;1988年02期

3 刘红玉;彭福扬;;马克思创新思想研究述评[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11期

4 杨锦锐;;恩格斯为继续高举马克思的旗帜而斗争[J];思想战线;1977年05期

5 冯雷;两本关于马克思的书在日本畅销[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0年03期

6 王小平;;马克思学说在中国传播的述评[J];黑龙江史志;2009年10期

7 朱尚同;陈学源;李楚凡;;来自欧洲的马克思[J];书屋;2008年07期

8 王祥;;试论马克思学说建构过程的整体性表现及启示[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年04期

9 包美霞;易赛键;;马克思的自由与法律观[J];学习与探索;2010年03期

10 ;马克思著作在德、美、英热销[J];理论与当代;2009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克文;;马克思的文采——兼对当前政论文语言的思考[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2 曹宇智;;历史人态论的人才观[A];首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2年

3 张盾;;怎样理解马克思开辟的哲学道路——评阿尔都塞对马克思哲学观的激进解读[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4 梁柱;;第十三讲 《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历史的总结和科学的预言[A];认真读点马列原著20讲[C];2006年

5 赵利栋;;20世纪20年代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传播中的唯物史观述略[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1999年卷[C];1999年

6 宋一苇;;马克思哲学与后现代性理论话语[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7 赵利栋;;“五四”前后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阶级与阶级斗争观念[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1年卷[C];2001年

8 谢维俭;;重新认识马克思所说的“自由人的联合体”[A];当代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6年

9 王家范;;历史检讨的视域及其多义性[A];时代与思潮(7)——20世纪末的文化审视[C];2000年

10 王德峰;;论马克思的资本批判的原则高度[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庆祥;马克思学说的“本性”与马克思主义研究[N];学习时报;2010年

2 王锐生;我对“读懂”的理解[N];北京日报;2001年

3 张光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问题[N];学习时报;2007年

4 张羽佳 孙伟平;2004-2005年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新进展[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5 吴娟 李文溥等 整理;探索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当代发展[N];社会科学报;2006年

6 郭英福 作者单位 滨州支队;别让创新“燃虚火”[N];人民武警;2007年

7 张鹏飞;现代劳动价值论之我见[N];中国贸易报;2005年

8 郭庠林(书评人);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的创新之作[N];中国图书商报;2009年

9 王素莉;从中国“实境”出发的理论共识与探索[N];学习时报;2006年

10 上海大学 陶倩 课题组成员 朱承 牛广华 裔仕佳 李华 杨庆锋 李银 卓凯 刘海云 程超 王伟;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调查[N];社会科学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清涛;马克思学说体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王盛辉;马克思“自由个性”思想的历史生成[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刘芳;以人为本的共产主义[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商继政;马克思自由观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5 陈桂香;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6 范冉冉;罗莎#卢森堡总体性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7 王宵前;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及其在当代中国实践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8 张小平;李大钊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9 陈爱萍;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徐奉臻;从“隐性自在”到“显性自为”[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瞿磊;《建设》杂志对马克思学说的介绍与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李成实;马克思身体理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3 万翔;《逃避自由》对当今中国自由建构的启示[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4 孙余余;马克思的“自由个性”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杨燕红;伦理视域下的马克思个体生存观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6 王丽娜;马克思的“幽灵”缘何挥之不去[D];辽宁大学;2006年

7 刘金昌;吕贝尔马克思学“三大观点”评析[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8 王荣祥;世界历史、全球化与中国的跨越式发展[D];中共四川省委党校;2007年

9 夏国永;马克思实践生存论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10 刘艳丽;论马克思的生活真理观[D];华侨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525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0525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d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