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逻辑批判与唯物史观的形成——马克思早期三个未完成的批判计划解读

发布时间:2017-10-19 02:22

  本文关键词:现代性逻辑批判与唯物史观的形成——马克思早期三个未完成的批判计划解读


  更多相关文章: 唯物史观 现代性批判 马克思早期研究 现代性思想史研究


【摘要】:作为思想史上的革命,唯物史观的形成过程与现代性思想在逻辑上的瓦解过程是一致的。就此来说,马克思早期思想变迁具有双重的思想史意义,既是理解唯物史观之生成过程和性质的依据,又是透视现代性思想之瓦解过程的中介。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国民经济学批判和意识形态批判,马克思早期三个未完成的批判计划,记录了历史探索从理性经由劳动再到物质生产之前提的转换,市民社会和工业则是这二次转换的中介概念。在宏观思想史层次上,这一变迁说明了历史科学从外在形式向内在结构、从不变的规律向变迁过程、从末世关照到当下物质生活关切的转换。对于马克思思想史来讲,它记录"物质生活的生产"这一"可以用纯粹经验的方法来确认"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前提是如何形成的,从而亦解释了唯物史观何以必然以之为前提以及它本身的"唯物主义"之含义。
【作者单位】: 常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常州大学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
【关键词】唯物史观 现代性批判 马克思早期研究 现代性思想史研究
【分类号】:A811
【正文快照】: 按照马克思自己的解释,新历史观探索的起点是1843年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通过政治经济学研究,而在1845年3月以后得以形成[1]。从马克思本人的提示看,结合对他早期思想不断深化的逻辑进程分析,可以合理地认为: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初步形成,经历了法哲学批判和国民经济学批判(《184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姚顺良;;从“异化劳动”到“谋生劳动”:青年马克思人本主义范式解构的开始——兼与张一兵教授的“穆勒笔记”解读商榷[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玉珏;刘怀玉;;从“异化劳动”到“社会交往”——试析望月清司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解读[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年03期

2 魏荣;代长彬;;马克思社会和谐思想的内在逻辑及其方法论的现代指向[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12期

3 陈宇宙;;财富异化及其扬弃:马克思经济哲学的人学向度[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07期

4 刘同舫;王梦如;;马克思政治解放之维与中国政治发展道路[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5 项洋;;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逻辑辩证及其本体论构建[J];求索;2015年03期

6 陆恩永;;“穆勒评注”研究的几个问题[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12年06期

7 邱德明;;论马克思的和谐社会思想及其实践功能——兼论马克思对封建制的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董震;寻找属人的希望[D];吉林大学;2011年

2 杨青;马列劳动思想及其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的继承与发展[D];苏州大学;2013年

3 李启航;不可转让性与不可转让规则的经济理论[D];南开大学;2012年

4 吴永辉;马克思的全球全面生产理论研究[D];河南大学;2014年

5 王思鸿;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历史生成与当代价值[D];南开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孙贤雷;《巴黎手稿》文化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2 潘瑞;从劳动异化到交往异化[D];辽宁大学;2013年

3 李丽;国内马克思异化理论研究述评[D];吉林大学;2014年

4 吴玉龙;历史唯物主义的劳动分工理论[D];重庆大学;2014年

5 孙萌萌;马克思的物化思想探析[D];山东大学;2014年

6 鲁寒光;马克思主义视阈下的体面劳动研究[D];湖北大学;2014年

7 祝恩;异化劳动与非异化劳动对比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3年

8 张茂;论马克思关于人的尊严思想[D];西南政法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韩立新;;《巴黎手稿》的文献学研究及其意义[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骞;辩证历史的辩证批判——论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范式及其辩证立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年04期

2 谭建君;;浅析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范式[J];当代经理人;2005年03期

3 罗骞;;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当代实践意义[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4 刘建新;;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及其当代意义[J];求实;2006年08期

5 刘平;金伟;;论马克思对现代性的双重批判与超越[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5期

6 刘平;金伟;;资本现代性批判——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范式研究[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7 高宁;;现代性的反思与批判的社会理论[J];思想战线;2008年04期

8 陈士兵;;马克思现代性批判之我见[J];理论学刊;2008年10期

9 刘日明;;马克思论现代性的流动性[J];人文杂志;2009年04期

10 王健;;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与社会思潮[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吴晓明;;现代性批判与“启蒙的辩证法”[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闫方洁;;商品、异化、拜物教: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理论源起[A];马克思主义 中国探索与当代价值: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9年

3 高瑞泉;;当代中国的现代性批评[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4 鲁明军;;谁之批判?何种现代性?——当代艺术批评的价值重思与实践检省(1990-)[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5 罗骞;;后现代语境中的现代性批判话语及其限度[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5)[C];2007年

6 吕敬美;;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及其当代启示[A];马克思主义与文化新自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杜红艳;基于多元主义的现代性批判[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2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罗骞;真正的现代性批判一定是“后”马克思的[N];社会科学报;2006年

3 罗骞;“死亡”应成为现代性批判的必要意识[N];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张雄 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现代性与西方理论经济学传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5 衣俊卿;现代性的当代命运与中国语境[N];光明日报;2004年

6 北京大学哲学系 丰子义;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当代启示[N];光明日报;2010年

7 陈学明;中国“现代化”需要超越西方模式[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8 万俊人;现代性:从批判到颠覆及之后[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9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资源[N];社会科学报;2005年

10 约翰·F·威尔士/文 吕增奎/编译;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N];社会科学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罗骞;论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及其当代意义[D];复旦大学;2005年

2 梁玉水;“马克思与现代性批判”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3 周丹;现代性的资本批判[D];吉林大学;2012年

4 石敦国;时代困境的实践反思——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话语[D];复旦大学;2003年

5 郑飞;现代性批判的问题域[D];南开大学;2009年

6 肖伟胜;现代性困境中的极端体验[D];南京大学;2003年

7 戚广平;“非同一性的契机”:关于“建构”的现代性批判[D];同济大学;2007年

8 李正义;诗意的延续:从浪漫主义到共产主义[D];山东大学;2010年

9 陈爱梅;现代性批判与自由理想的启蒙[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梅;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及启示[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2 刘平;论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岩;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当代意义[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4 范秋琨;现代性批判研究探析[D];厦门大学;2007年

5 张丹;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2年

6 徐英霞;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的当代阐释[D];中共上海市委党校;2015年

7 许建宝;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娟;论现代性问题:超越理想与现实的冲突[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9 晏雪飞;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彭文刚;犹太人问题与现代性[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584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0584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2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