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群众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本文关键词:毛泽东群众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摘要】:毛泽东群众观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毛泽东群众观理论内涵极其丰富、深刻,既是一种坚信“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的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又是一种包含着总体原则性的行动方针,在实践中集中体现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毛泽东群众观的形成是处在革命与战争的时代主题之下,民族所受的苦难与压迫使毛泽东开始关注人民疾苦。毛泽东在批判性的吸收了古往先贤哲人关于“群众”理论之后,通过中国革命、建设的实践过程,逐渐形成了毛泽东群众观。毛泽东群众观强调我们必须树立群众观点、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必须注意群众工作方法。坚持阶级分析方法、注重调查研究、密切党群关系是毛泽东群众观的主要特点。毛泽东群众观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发挥过重大的指导作用,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不断得到发展,具有宝贵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学习和研究毛泽东群众观,对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毛泽东 群众观 群众路线 人民
【学位授予单位】:西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A841;D25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1 绪论8-14
- 1.1 选题背景8-9
- 1.2 选题意义9
- 1.3 研究现状分析9-12
- 1.3.1 国外研究现状9-10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0-12
-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基本框架12
- 1.5 本文的研究方法12
- 1.6 本文的创新点及不足12-14
- 2 毛泽东群众观的形成条件和形成过程14-23
- 2.1 毛泽东群众观的形成条件14-19
- 2.1.1 毛泽东群众观产生的时代背景14-15
- 2.1.2 毛泽东群众观的文化基础15-18
- 2.1.3 毛泽东群众观的实践基础18-19
- 2.2 毛泽东群众观的形成过程19-23
- 2.2.1 毛泽东群众观的萌芽阶段19-20
- 2.2.2 毛泽东群众观的初步形成阶段20-21
- 2.2.3 毛泽东群众观的丰富发展阶段21-23
- 3 毛泽东群众观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特点23-30
- 3.1 毛泽东群众观的主要内容23-27
- 3.1.1 强调必须树立群众观点23-24
- 3.1.2 强调必须坚持群众路线24-25
- 3.1.3 强调必须注重群众工作方法25-27
- 3.2 毛泽东群众观的主要特点27-30
- 3.2.1 坚持阶级分析方法27-28
- 3.2.2 注重调查研究28-29
- 3.2.3 密切党群关系29-30
- 4 毛泽东群众观的当代价值30-36
- 4.1 毛泽东的群众观是我们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法宝30
- 4.2 毛泽东的群众观是我们密切新时期党群、干群关系的指针30-34
- 4.2.1 党群干群关系及其发展历程30-32
- 4.2.2 新时期党群、干群关系的新变化32-34
- 4.2.3 正确处理好新时期党群、干群关系34
- 4.3 毛泽东的群众观是我们在新时期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实现民族复兴之梦的理论武器34-36
- 结论36-37
- 注释37-39
- 参考文献39-4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成果及科研成果41-42
- 致谢42-4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力群;20世纪与毛泽东、毛泽东思想——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07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1年03期
2 孙泽学;毛泽东读史论史写史[J];党史文汇;2001年09期
3 邓力群;二十世纪与毛泽东、毛泽东思想——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07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J];真理的追求;2001年03期
4 黄宗凯;论毛泽东的错误观[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5 李秀英;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正确命题及评析——学习《毛泽东文集》札记[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2年02期
6 李捷;论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留下的思想遗产[J];教学与研究;2003年12期
7 高宝柱;把握现实社会主义的阶段演进规律——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概论之三[J];党史文汇;2003年03期
8 梁柱;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3年12期
9 李捷;毛泽东的思想遗产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J];学习导报;2003年12期
10 张奇才;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贡献[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应旺;;八大前后毛泽东的学习号召及其意义[A];毛泽东与20世纪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上)[C];2006年
2 仝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坚持“两个务必”的思想[A];北京大学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论集[C];2004年
3 宇文利;;毛泽东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培育[A];北京大学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论集[C];2004年
4 李敦送;;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及其现实意义[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唐根华;李洪华;;试论毛泽东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李长春;;在“全国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A];毛泽东与当代中国-全国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3年
7 逄先知;;毛泽东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些思路和构想[A];新中国60年研究文集(1)[C];2009年
8 粱柱;;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A];新中国60年研究文集(1)[C];2009年
9 唐金培;;建国初期毛泽东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基本思路及启示[A];毛泽东研究总第3辑2008年第1辑[C];2008年
10 许全兴;;竞自由——毛泽东自由思想散论[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三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阜师范大学 王纯;从阅读评点古典文献看毛泽东对中国文献学的贡献[N];光明日报;2009年
2 记者 章红雨;《毛泽东箴言》在京首发[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3 詹红旗;《毛泽东批注二十四史》编辑出版纪事[N];光明日报;2013年
4 记者 潘衍习;《毛泽东箴言》出版发行[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5 倪德刚;毛泽东最伤心的一篇文章[N];学习时报;2013年
6 云南省石林县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 赵景文;毛泽东与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诞生[N];人民代表报;2010年
7 段科锋 中共珠海市委党校;毛泽东利用外资的思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记者 曲志红;《毛泽东文集》出齐[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9 纪晓华;毛泽东最早提出计生思想在何时[N];中国人口报;2000年
10 李长春;在“全国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邓敬雷;关于毛泽东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的得失探析[D];中共中央党校;1997年
2 王琳;毛泽东水利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山西大学;2012年
3 曹铁汉;毛泽东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4 蔡道通;毛泽东刑法哲学思想论纲[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汪绪永;毛泽东社会结构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6 姜怀忠;从毛泽东“大同”理想到邓小平“小康”社会[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刘国华;毛泽东、邓小平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8 周连顺;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D];北京大学;2006年
9 衡朝阳;中共党史研究的新文献与新视域(1978-2008)[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志云;毛泽东公仆思想与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2 李沛鑫;论毛泽东的科学发展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鲁江;毛泽东科学发展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4 高宏利;毛泽东人民观探析[D];郑州大学;2010年
5 喻国荣;毛泽东人民思想述评[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6 吴海红;毛泽东赶超思想再认识[D];安徽师范大学;2002年
7 胡明西;毛泽东晚年错误的制度分析[D];湘潭大学;2002年
8 王冠华;论毛泽东对中国资本主义的认识[D];山东大学;2007年
9 李萍;毛泽东对资本主义认识的嬗变[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陈浩;论毛泽东战俘政策[D];河南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092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109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