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与费尔巴哈类哲学比较研究——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7-10-28 22:34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与费尔巴哈类哲学比较研究——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思考


  更多相关文章: 人类命运共同体 类本质 对象性活动


【摘要】:马克思《手稿》中的类本质思想直接源于费尔巴哈,同时又超越了费尔巴哈。费尔巴哈类本质思想的突出特点是将自然性与精神性结合,明显不足则是缺乏对人们实践活动基础上的物质利益关系的关注。马克思的类哲学是在分析人们现实的物质利益关系的基础上提出的,它与费尔巴哈立足于人们之间的自然关系和精神关系提出的类哲学存在本质不同: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类特性;人作为隶属于自然界的类存在物的属性,不仅表现在肉体生活、理论领域,还表现在实践领域;人的类本质不是先天给定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人的活动中生成的,是具体的、历史的,扬弃类本质的异化不是思维活动,而是对象性的活动,是实践的人道主义的生成。
【作者单位】: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 类本质 对象性活动
【分类号】:A811;B516.36
【正文快照】: 在考察青年马克思思想发展历程时,他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提出的人的类本质及其异化理论,常常被当作此时的马克思思想还深受费尔巴哈哲学影响从而对人的本质的理解还停留在抽象阶段、不具有真正理论原创性因而是还未成熟的表现,而马克思《关于费尔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华,高凤洁;简论费尔巴哈对宗教的批判[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2年03期

2 许逸颖;;浅析费尔巴哈哲学对马克思的影响[J];人民论坛;2012年32期

3 石岩山;;伟大的苏联地岅学家费尔斯曼[J];地质知识;1955年11期

4 邢贲思;费尔巴哈论神是人的本质的异化[J];哲学研究;1965年01期

5 范文;;费尔巴哈法律观中的合理因素[J];国内哲学动态;1981年07期

6 孙梦雨;评费尔巴哈对人的本质的考察[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2期

7 金天钟;;略论费尔巴哈的道德观[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2期

8 李晨阳;怎样理解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J];杭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9 陶富源;关于费尔巴哈认识论的几个问题[J];青海社会科学;1989年04期

10 邸乘光;费尔巴哈的思维和存在同一观评议[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涂途;;关于马克思早期思想中的费尔巴哈影响[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别梯·H.费尔发克斯,86岁 使年轻人有所差别[A];首届中国老年人才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衡彩霞;;费尔巴哈的人学思想[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首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4 田改伟;;第十讲 《费尔巴哈论》: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著作[A];认真读点马列原著20讲[C];2006年

5 刘邦凡;;核心语词分析法与哲学研究选题——以“费尔巴哈”为例[A];2007年现代逻辑与逻辑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潘天强;;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逻辑依据[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昌义;从神学院走出的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N];中国国防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张娜;费尔普斯的后诺奖时代[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3 特约记者 陈经男;圣费尔明节的狂欢204小时[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

4 杜文杰;塔费尔重拳惊世界[N];中国体育报;2004年

5 孔迪/编译;保罗·费尔曼 不肯分权的锐步灵魂[N];中国企业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张娜;诺奖得主中国履新 费尔普斯组建中国民间智库[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7 徐勇;能用MP3听音乐,得感谢他的研究[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8 淑云;“埃及艳后”雕像藏有第二张脸?[N];中国改革报;2007年

9 袁原;阿根廷第一夫人竞选总统,胜算很大[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10 王胡;比利时作家放弃小说奖金[N];中华读书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永山;马克思与费尔巴哈[D];苏州大学;2004年

2 张云阁;实践观点思维方式[D];吉林大学;2007年

3 李长虹;从理性批判到实践批判[D];吉林大学;2010年

4 侯才;青年黑格尔派与马克思思想关系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1990年

5 陈曙光;以人为本“元”论[D];武汉大学;2010年

6 刘金萍;主体形而上学批判与马克思的“主体性”思想[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杰;论费尔巴哈的感性人学及马克思对它的超越[D];黑龙江大学;2008年

2 张茜;20世纪费尔岛针织的研究与设计创新[D];北京服装学院;2012年

3 叶仲宇;马克思对费尔巴哈人本思想的继承和超越[D];中共浙江省委党校;2015年

4 胡海雄;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宗教观的批判及超越[D];贵州师范大学;2015年

5 李向;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思想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6 贾学铃;费尔岛针织图案在床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6年

7 任建玲;马克思“实践的人道主义”思想及其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8 刘翠玉;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雷勇;论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及马克思对它的超越[D];四川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李金齐;马克思超越费尔巴哈的实质[D];苏州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1102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1102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6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