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发展理论创新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8 23:06

  本文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发展理论创新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科学发展观 邓小平发展理论 创新


【摘要】:发展是世界上一切物质的本质属性,是系统实现新的更高层次和谐的必要条件。就其国家来说,在社会各个方面发展的进程中,发展思想的理论指导至关重要。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本文通过比较分析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发展理论之间的关系,创造性地总结出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发展理论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继承与创新,目的是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探讨科学发展观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好又快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对人们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认为,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发展理论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这主要体现在理论基础、价值取向、形成原则的一脉相承。同时,科学发展观更是对邓小平发展理论的创新发展,这主要体现在发展地位的新界定、发展核心的新概括、发展要求的新提出、发展方法的新采用、发展道路的新开拓、发展动力的新揭示、发展战略的新部署、发展规律的新认识。这一创新给人们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即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必须遵循科学的发展规律,必须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必须坚持体制和机制创新。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邓小平发展理论 创新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1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第1章 绪论10-15
  • 1.1 选题目的与意义10-12
  • 1.1.1 选题的目的10-11
  • 1.1.2 选题的意义11-12
  • 1.2 文献研究综述12-14
  • 1.2.1 国内文献研究综述12-13
  • 1.2.2 国外文献研究综述13-14
  • 1.3 论文研究方法14
  • 1.4 论文创新之处14-15
  • 第2章 邓小平发展理论与科学发展观概述15-31
  • 2.1 邓小平发展理论概述15-21
  • 2.1.1 邓小平发展理论的立论依据15-17
  • 2.1.2 邓小平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17-20
  • 2.1.3 邓小平发展理论的意义20-21
  • 2.2 科学发展观概述21-31
  • 2.2.1 科学发展观的立论依据21-24
  • 2.2.2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24-26
  • 2.2.3 科学发展观的意义26-31
  • 第3章 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发展理论的继承与发展31-50
  • 3.1 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发展理论的一脉相承31-34
  • 3.1.1 理论基础的一脉相承31-32
  • 3.1.2 价值取向的一脉相承32-33
  • 3.1.3 形成原则的一脉相承33-34
  • 3.2 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发展理论的创新发展34-50
  • 3.2.1 发展地位的新界定34-35
  • 3.2.2 发展核心的新概括35-37
  • 3.2.3 发展要求的新提出37-39
  • 3.2.4 发展方法的新采用39-41
  • 3.2.5 发展道路的新开拓41-43
  • 3.2.6 发展动力的新揭示43-44
  • 3.2.7 发展战略的新部署44-46
  • 3.2.8 发展规律的新认识46-50
  • 第4章 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发展理论创新的启示50-56
  • 4.1 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50-51
  • 4.2 始终遵循科学的发展规律51-53
  • 4.3 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53-54
  • 4.4 始终坚持体制和机制创新54-56
  • 结论56-57
  • 参考文献57-5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59-60
  • 致谢60-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建明;;科学发展观对世界发展理论的吸纳与超越[J];党政论坛;2009年07期

2 ;“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中国发展理论研讨会”征文启事[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年06期

3 W.肖 ,刘利圭;历史唯物主义和发展理论[J];国外社会科学;1987年02期

4 高旀;;关于拉丁美洲发展理论更新的若干思考[J];拉丁美洲研究;1988年06期

5 庄培章;试论发展理论与社会主义发展学[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2期

6 陶国富;;国内外青年发展理论的探析与思考[J];青年研究;1993年11期

7 石不转;也谈发展理论若干问题[J];当代思潮;1994年02期

8 李海荣;发展理论的新概念──“负发展”[J];理论前沿;1997年01期

9 霜君;本校代表参加“党的十五大与中国的改革和发展理论研讨会”与会论文最近在《光明日报》发表[J];探求;1998年01期

10 孟庆春;中国共产党与我国近代发展理论传承论析[J];学习与探索;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爱民;;发展理论创新的30年[A];宜春市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丛晓峰;;发展理论给我们的启示[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全面发展(上)[C];2005年

3 包心鉴;;中国现代化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6年

4 杨鲁慧;;发展理论的演变与和谐社会的构建[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6年

5 张明军;洪小潞;;试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发展理论”的创新和完善[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8年

6 徐崇温;;科学发展观推进了人类发展理论的创新发展[A];新中国60年研究文集(1)[C];2009年

7 王鑫;;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理论[A];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暨“新世纪初的世界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6年

8 王世贵;;科学发展观:我党发展理论的创新[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全面发展(上)[C];2005年

9 岳顺之;;科学发展观:共产党发展理论的创新[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6年

10 李建平;;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几个问题[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忠义;从世界发展理论的实践轨迹看科学发展观的先进性[N];辽宁日报;2008年

2 黄爱民中共宜春市委党校教授;发展理论创新的30年[N];宜春日报;2009年

3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社会学文化学教研部 张红岭;毛泽东“古今中外”法对文化发展理论的启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4 屠春友;从哲学的高度认识和研究发展问题[N];人民日报;2003年

5 记者 余勤;参政党与中国现代文明发展理论研讨会在杭举行[N];浙江日报;2013年

6 吴启金;发展中国家的榜样 中国模式创新当代发展理论[N];中国工业报;2009年

7 记者 罗静雯;科学发展观继承创新了党的发展理论[N];重庆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孙锦;改革开放实现了带领群众创造财富的目标[N];深圳特区报;2008年

9 越南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梁丁海;世界迫切需要全球化背景下的新发展理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10 罗春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广西社会科学发展理论研讨会在邕召开[N];广西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陆彬;论可行能力视野中的发展[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磊;马克思发展理论及其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2 陈昌凤;马克思社会跨越发展理论及当代价值研究[D];云南民族大学;2016年

3 张天舒;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发展理论创新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6年

4 曾新华;邓小平发展理论与科学发展观比较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金蓉;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发展理论的继承与发展[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琼;论马克思跨越发展理论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启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7 秦晓宇;论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创新[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8 张琼;论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发展理论的继承与创新[D];武汉纺织大学;2011年

9 南树霞;马克思社会形态跨越发展理论新探[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10 彭钧;和平发展理论视角下的中国与东盟合作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1103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1103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e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