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化思想及其现实价值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化思想及其现实价值
【摘要】:生态文化是指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取向的价值观念、情感态度及心理意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化思想内含人与自然实现本质统一的价值观、内在尺度与外在尺度统合的生态实践观、利用自然与复活自然一体的生态制度观、享用自然资源与节约自然资源互动的生态消费观。认真解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化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先进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
【分类号】:A811.6
【正文快照】: 生态文化的研究已成为当今学术研究的一个前沿领域,发展生态文化理应成为今天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那么,该如何推进生态文化这一新文化的理论研究和现实发展?我们认为,有必要深入系统地解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化思想。尽管马克思恩格斯没有给出论述生态文化的专门著作,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广智;;古代西方历史理论三题[J];史学史研究;2007年04期
2 曾鹏程;龙佳解;;技术主体素质与技术理性的超越[J];广西社会科学;2007年12期
3 靳涛;周冰;;经济转型研究的政治经济学回归[J];经济学动态;2007年08期
4 宋劲松;;和谐社会视域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07年23期
5 白立强;;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衡水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6 林岗;;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析范式的基本特征[J];经济学动态;2007年07期
7 关保英;;论内部行政合同[J];比较法研究;2007年06期
8 王牧;;犯罪概念:刑法之内与刑法之外[J];法学研究;2007年02期
9 范虹;;论我国大学生消费伦理意识的培养[J];云梦学刊;2007年06期
10 钟全宏;陈青;孟峰年;张建华;;人类生存环境与体育发展[J];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骆东风;;中小学教师管理中两难问题研究[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2 盛雪艳;;贯彻科学发展观 加强学术交流 促进科技人才全面成长[A];学术交流质量与科技研发创新——中国科协第三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3 王宗光;;教育创新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新境界[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4 胡振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上海社会科学院第三届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黄林芳;戴永翔;;马克思主义执政成本观初探[A];上海社会科学院第三届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江沛;;近代天津娼业结构述论[A];中华民国史研究三十年(1972—2002)——中华民国史(1912—1949)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卷)[C];2002年
7 宋月红;;毛泽东与新中国国家结构形式问题的解决[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王永君;王晓书;;建国初期毛泽东利用资本主义经济成分的思想[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张凤琦;;中国现代化特征与“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钟瑛;;试论邓小平利用外资思想及其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利用外资实践的指导意义[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珂;国际需求与中国就业[D];吉林大学;2007年
2 丁培卫;现代性视野中的新感觉派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叶文忠;基于集群式创新优势的区域国际竞争力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4 李伟;法官解释确定性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5 龚晓宽;中国农村扶贫模式创新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6 白希;民族区域自治模式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李双久;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国际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惠立新;第三配置与中国企业信用重构[D];武汉大学;2006年
9 杨志兵;高等学校薪酬制度与薪酬战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10 张留建;新经济时代的柔性生产方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功满;工会维权:民工权益保护的一种重要路径[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晶;生态文明视域中的可持续发展[D];山东大学;2007年
3 韩晓昌;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全球化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申婷;关于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5 王琦;后现代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探析[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6 陈平;论非法人组织民事主体的制度构建[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7 李广良;论埃尔斯特的方法论个人主义[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8 张俊;邓小平协调发展思想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9 李忠华;山东省竞技体育的资源配置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10 刘铁;“写实”与“实写”[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红兵,姚新勇,范钦林,王晓华,韩雪临;“地球村”时代的文化走向[J];中国青年研究;1997年06期
2 王国祥,濮培民;人类文明演化的生态观[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1999年06期
3 黄晓众;先秦儒家生态文化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探析[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1999年02期
4 宋乃平,孙以巨;创建大连生态文化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J];大连干部学刊;2000年03期
5 侯雄飞;中共都江堰市委书记侯雄飞向一流生态文化旅游城市迈进[J];领导决策信息;2000年36期
6 袁国友;中国少族民族生态文化的创新、转换与发展[J];云南社会科学;2001年01期
7 李健;西部开发的文化建设构想[J];长江论坛;2001年02期
8 王勇;西部生态治理及其本土性制度资源——立足甘青特有民族生态文化的初步探索[J];西北民族研究;2002年04期
9 ;中外博览[J];内蒙古宣传;2002年01期
10 刘振国;扬生态文化风帆 建兴安林区新貌[J];内蒙古宣传;2002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汝先;;建设生态文化 塑造生态文明[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2 陆楣;;生态文化——环境艺术学科的新课题[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3 冯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价值选择——社会发展概念的生态文化诠释[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4 戚珩;苏怡;;平地起蓬瀛 城市而林壑——清漪园与清代北京城市生态建设[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三辑)[C];2000年
5 蔡子微;;中医学——产生于古代生态文化基础上的生态医学[A];国际传统医药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6 吴人坚;;生态经济区建设原理初探——兼论江西建设生态经济区的战略思考[A];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生态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7 詹四勋;王殿明;;用生态经济和生态文化理论思想指导进行丧葬改革[A];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生态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8 白光润;;论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9 杜春兰;白小羽;;边陲明珠,侨乡风貌——云南和顺乡聚落环境空间艺术探析[A];中国民族建筑论文集[C];2001年
10 王如松;;城乡生态建设的三大理论支柱——复合生态 循环经济 生态文化[A];生态安全与生态建设——中国科协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飞扬;江西婺源被列为国家级生态旅游县[N];中国环境报;2000年
2 周鸿;简论文明的生态史观[N];光明日报;2000年
3 毕树文;绰尔生态文化建设漫笔[N];中国绿色时报;2000年
4 周霄羽;《生态文化》的生态观[N];中国绿色时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何兰生;到鄂尔多斯体验生态文化[N];农民日报;2000年
6 魏兴国;青海特色文化呼唤大构建[N];青海日报;2000年
7 王勇 孙朝真;倮人部落[N];四川政协报;2000年
8 何耀华;民族文化多样性保护与发展的思考[N];云南日报;2000年
9 曲格平;生态危机引发文化反思[N];中国教育报;2001年
10 李佑才(作者为中共富昌市委副书记);三峡文化美不胜收[N];中国文化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白葆莉;中国少数民族生态伦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权小勇;侗族生态文化探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杨卫军;人与自然从冲突走向和谐[D];河南大学;2002年
3 王舒;当代中国公众生态文化素质及其培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陶涛;绿色家具设计[D];中南林学院;2004年
5 郭宏忠;生态特区建设理论初探[D];北京林业大学;2004年
6 黄星君;关于科技创新生态化的若干论证[D];武汉科技大学;2004年
7 李志坚;明代皇木采办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林瑛;高速公路环境设计中景观与生态、文化的整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9 靳瑞芳;农村环境伦理教育的生态文化使命[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刘玉林;城市生态文化建设若干问题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2745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274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