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历史唯物主义”的三种路径——历史主义、结构主义与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及其局限

发布时间:2017-12-10 15:06

  本文关键词:“重构历史唯物主义”的三种路径——历史主义、结构主义与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及其局限


  更多相关文章: 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法 历史主义 实证主义


【摘要】:以卢卡奇为代表的历史主义和以阿尔都塞为代表的结构主义都肯定辩证法对于阐释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性和重要性。新近崛起的英美马克思主义中的分析马克思主义不仅拒斥辩证法,而且拒斥与辩证思维相关的整体主义和结构主义,最终将矛头指向黑格尔式辩证法,从而确立了一种以分析思维为基础重构历史唯物主义的方式。基于对辩证法的不同态度,以上三种路径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了"黑格尔化"与"去黑格尔化"的重构。然而,无论是卢卡奇的历史主义路径,还是结构主义和分析马克思主义一致以实证主义对抗历史主义的努力,均未能从根本上区分黑格尔的历史主义原则和马克思的历史主义原则。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哲学院;
【基金】: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当代英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方法论研究”(TJZX12-002) 南开大学哲学院“985工程”青年教师科研项目
【分类号】:B089.1;A811
【正文快照】: 基于当代社会实践的发展和对马克思哲学阐释的多元化努力,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语境中呈现出对马克思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重构的不同版本。其中,以卢卡奇为代表的历史主义和以阿尔都塞为代表的结构主义是传统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两种较为典型的重构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新生;;马克思哲学的历史主义根基:遗忘与重建[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02期

2 齐艳红;;辩证法:在“拒斥”与“拯救”之间——分析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内在张力及其根源[J];学术交流;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4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5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6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7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8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9 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10 胡丰顺;;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四个坚定不移”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吴群芳;;和谐社会视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达中的政府职能[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仰海峰;;表象体系、主体幻觉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职能——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探析[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9 丁胜;中国制造业货币政策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杨素秋;“文革文学”与“新时期文学”的关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贾蓓;新世纪都市类报纸女性报道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6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7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8 黄桂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构建[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9 孙春萌;奥运会开幕式多元文化及价值探讨[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孙德茹;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马德普;历史主义的兴起及其对自由主义普遍主义的冲击[J];政治学研究;2003年04期

2 格奥尔格·伊格尔斯;历史主义的由来及其含义[J];史学理论研究;1998年01期

3 王南n\;;从“理想国”到“法治国”——现实性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何以可能[J];天津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4 王南n\;王新生;;从理想性到现实性——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建构之路[J];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5 陈伟;;在马克思主义和分析哲学之间——访G.A.柯亨教授[J];哲学动态;2007年11期

6 孙正聿;;历史的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新世界观[J];哲学研究;2007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松峰;;论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J];理论探讨;2010年06期

2 任志安;;历史唯物主义与意识形态——简论马克思主义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何以可能[J];人文杂志;2007年05期

3 ;讲授“否定之否定规律”最低参考书目[J];教学与研究;1963年01期

4 高文动;曲冠华;;论卢卡奇的辩证法是对恩格斯的否定还是超越[J];湘潮(下半月)(理论);2008年09期

5 余乃忠;;马克思主义经典问题的再沉思——评陈先达教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思辨”[J];广东社会科学;2011年02期

6 高文动;曲冠华;;卢卡奇的辩证法是对恩格斯的否定还是超越?[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年09期

7 王晓广;;对剥削问题的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和经济伦理学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李佃来;;究竟如何理解马克思哲学的黑格尔起源[J];学术研究;2010年09期

9 杨曦;;评青年卢卡奇对马克思主义本质的理解[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论坛荟萃[J];哲学动态;198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国祥;;关于改革的历史唯物主义诠释[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8年

2 陈志尚;;历史唯物主义与“以人为本”[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昝瑞礼;;从历史唯物主义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黄灿章;;老子的唯道论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方向[A];中国鹿邑老子学会——海峡两岸李氏恳亲会论文集[C];2003年

5 李云峰;;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面生产理论[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俞吾金;;G.A·柯亨的功能解释理论批判——兼论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决定论的新形式[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李云峰;;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面生产理论[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黄凤祝;;救世理念与历史唯物主义[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9 胡昂;;邓小平改革思想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创新与发展[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沈亚生;;苏格拉底之死及辩证法的历史命运[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幼军;厚积薄发学以致用的典范之作[N];山西日报;2007年

2 黄志生;挑战国际学术前沿的哲学新作[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3 开龙;《辩证法随谈》:用哲学原理主导思维[N];中国水利报;2007年

4 扎拉嘎 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胡塞尔是否“不需要‘辩证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叶兰珊;《辩证法随谈》备受关注[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6 杨宗航;读李瑞环同志《辩证法随谈》有感[N];青岛日报;2008年

7 宁新昌;辩证法的人文情怀[N];社会科学报;2000年

8 张海鹏;一篇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深刻性的讲话[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9 刘福森;马克思实现的哲学变革的实质[N];光明日报;2007年

10 张雯雯;科学发展观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新形态[N];社会科学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苑;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D];吉林大学;2013年

2 孙大鹏;自然与技术: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解读[D];复旦大学;2003年

3 李欣;辩证法视域中的善、美和目的论——从康德哲学引出的一种思考[D];复旦大学;2004年

4 刘明文;卢卡奇本体论思想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5 钟锦;康德哲学语境中的辩证法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6 骆徽;萨特“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7 杜宪升;《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现实前提”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8 张旭;真理还是权威[D];吉林大学;2008年

9 孙善春;神学还是马克思主义?[D];浙江大学;2007年

10 朴金波;西田“融创哲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玉强;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逻辑[D];河南大学;2005年

2 程小强;论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下的“公平困境”问题[D];华侨大学;2007年

3 王丽娟;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物质生产”范畴[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万惠琴;试论拉布里奥拉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彭健;普列汉诺夫的唯物史观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6 周晓欢;卢卡奇的“历史”概念[D];吉林大学;2007年

7 陈燕君;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8 朱香奇;江泽民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创新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9 金雪芬;奥康纳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探究[D];中南大学;2006年

10 张影;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评析[D];黑龙江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2748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2748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9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