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哲学的重生:论马克思实践观的生态哲学意义

发布时间:2018-01-04 23:25

  本文关键词:生态哲学的重生:论马克思实践观的生态哲学意义 出处:《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马克思 实践 生产方式 生态哲学 资本批判


【摘要】:马克思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生态保护思想的重要哲学基础,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生产实践视角、资本批判论域和社会革命启蒙的研究取向。运用马克思的实践解释原则全面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的生态破坏性质,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当代生态危机的实质和根源,进而促使我们反观西方生态哲学道德实践观的意识形态局限,并阐明生态友好型经济制度是生态保护意识普及所必要的社会背景支持。
[Abstract]:Marx's view of practice is an important philosophical basis of Marxist ecological protection thought, which determines the perspective of production practice of Marxist ecological philosophy. Capital criticism and the research orientation of social revolutionary enlightenment. The ecological destruction nature of capitalist mode of production is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by using Marx's practical interpretation principle. It is helpful for us to deeply understand the essence and origin of the contemporary ecological crisis, and then promote us to look at the ideological limitations of the western ecological philosophy and moral practice view. The ecological-friendly economic system is the necessary social background for the popularization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作者单位】: 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黑龙江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的生态道德建设研究”(项目批准号:1251404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X2;A811
【正文快照】: “实践”是马克思哲学用以理解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现存世界既然状态的“生成论”范畴。马克思深刻把握物质生产实践这一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作用的历史开端和基本中介,展开对异化劳动所关联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背景的人道主义批判。实践解释原则也规定着马克思主义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浩斌;;试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正义观及其理论构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王海斌;;论马克思实践观的主体向度[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3 邵艳军;;试论生态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内在联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4 袁家群;论人的最高本质及其同劳动、社会的关系——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人的本质学说”的新探索[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汤文曙;陈明秀;;社会历史中的自然观——兼谈卢卡奇的“自然是一个社会范畴”[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汤文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哲学及其基本范畴[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周琦;;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剖析及其当代意义[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8 芮必峰;健全的社会与健全的传播——试论弗洛姆的传播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9 陶富源;关于价值、人的价值的几个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10 陶清;;自然观:庄子与怀特海比较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玉锁;;《管子》的成人命题:既仁且智,是谓成人[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陆心宇;;我在这里——近代经济学和哲学文本空间中的自我[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3 陶达;;马克思全面自由发展理论视阈下“幸福指数”体系的构建[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熙恩;;科学批评主体观的缺失与重建[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刘诗贵;肖凤仪;;社会公众推进消费文明的实践探讨[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杨佳倩;;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思想进程[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梁爱民;;论美与“人的本质对象化”——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经典命题的理解[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陶伯华;;智慧思维学精要——《思维科学概论》第十篇[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9 丁润生;;试论顺应自然超越时空的无元思维模式——兼谈无元思维模式与灵感思维的对比[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10 杜晓青;;论马克思实践的“时间思想”[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2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3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白雪峰;当代中国大学人文精神的培养[D];辽宁大学;2010年

6 田庆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7 吴建平;人类自我认知与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宋桂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调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佟轶材;共青团工作思想方法的当代创新[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占民;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珊珊;马克思实践本体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超;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6 周晶;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姜佳杞;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干群矛盾及调节机制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丁小飞;可持续发展观中代际公平问题的哲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宋庆红;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奥运文化的契合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宋慧;广西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平;;生态哲学的内在逻辑:自然(界)权利的本质[J];哲学研究;2006年01期

2 宋桂友;董向丽;;在理论的深处思考——评王耘《复杂性生态哲学》[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3 王耘;;“深绿”的突围——复杂性生态哲学初探[J];新东方;2008年05期

4 余谋昌;生态哲学:可持续发展的哲学诠释[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年03期

5 胡振亚,秦书生;生态哲学——可持续发展时代的世界观[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6 郭明哲,赵士锋;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生态哲学[J];兰州学刊;2005年05期

7 高静;晏一华;;人类精神危机与生态哲学的勃兴——以西方为例[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8 段培君;;《当代生态哲学及绿色设计方法论》简评[J];哲学动态;2006年05期

9 关友杏;;生态哲学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探讨[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冀术明;;对科学发展观之“协调发展”的生态哲学解读[J];沈阳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杜学军;朝克;;俄罗斯与蒙古族生态哲学比较研究[A];回顾与创新:多元文化视野下的中国少数民族哲学——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成立30年纪念暨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余谋昌;;科学价值观,科学技术的生态学批评[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5:高科技的未来——正面与负面影响[C];2007年

3 计彤;;人居聚落后城市化走向的生态哲学探析[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0分会场-生态文明视域中的城市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杜秀娟;陈凡;;马克思《资本论》的生态哲学思想解读[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 哲学系教授 欧阳康;生态哲学研究的若干辩证关系[N];人民日报;2014年

2 邱飞廉;老子生态哲学的逻辑体系[N];光明日报;2001年

3 樊浩;实践意义中的生态哲学[N];安徽日报;2006年

4 李明华;生态哲学是一个新的哲学范式[N];社会科学报;2005年

5 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 余谋昌;生态哲学:关注人、社会与自然[N];大众科技报;2002年

6 ;把握文化产业特点让中华文化“走出去”[N];人民政协报;2007年

7 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 匡跃辉;拿什么唤醒每一个人的自觉[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8 本报评论员 梅松武;谁说“老天爷”没有情感[N];四川日报;2014年

9 牛国元;生态哲学与可持续发展[N];中国信息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霞;生态哲学何以可能?[D];苏州大学;2009年

2 杨媚;广西西江经济带发展的生态哲学研究[D];广西大学;2011年

3 钟文华;生态哲学的历史探究及其当代意义[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4 王立媛;马克思生态哲学与中国当前生态问题的解决思路[D];内蒙古大学;2014年

5 杨s,

本文编号:13805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3805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0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