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主义和东欧共产主义的解体

发布时间:2018-01-20 23:54

  本文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后马克思主义 东欧共产主义 南斯拉夫实践派 出处:《学术交流》2017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20世纪50—70年代,东欧对官方"马列主义"的批判经历了"真正马克思主义"和"修正马克思主义"两个阶段。由于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内在演化,后马克思主义转向是必然趋势,其转折点是放弃了马克思关于在新社会中必须克服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分裂之观点,认为恰恰是这种分裂对东欧现存共产主义体制的结构性转变具有积极意义。而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来说,苏联官方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在经历了"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真正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改革"后陷入困境。这一过程恰恰体现了共产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否定辩证法。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证明,全球市场经济是对共产主义中央集权制进行的一场"资本主义合围"的胜利形式。
[Abstract]:In 20th century, the criticism of official "Marxism-Leninism" in Eastern Europe experienced two stages: "real Marxism" and "modified Marxism", due to the inherent evolution of Marxist tradition. The turn of post-Marxism is an inevitable trend, and its turning point is to abandon Marx's view that the division between the state and the civil society must be overcome in the new society. It is believed that this split is positive for the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existing communist system in Eastern Europe, and for the Soviet Union and the socialist countries of Eastern Europe. The official communist ideology of the Soviet Union has gone through "socialist realism," "real socialism," "socialist reform." This process embodies the negative dialectics of centralization of communism. Gorbachev's reform proves. The global market economy is a victory form of the centralization of communism.
【作者单位】: 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实践维度的价值论演进路向研究”(2016BZX003)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四个全面的实践逻辑研究”(2017-ZZJH-282) 河南师范大学博士启动课题资助项目“价值哲学维度的日常生活规范研究”(qd15153)
【分类号】:A81;D751
【正文快照】: 一、从马克思主义到后马克思主义作为对官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回应,批判的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在东欧,在50、60、70年代里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叫“真正马克思主义”,第二个阶段叫“修正马克思主义”。批评“马列主义”意识形态时,批判的马克思主义者首先要“回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大平;后马克思主义知识规划的由来和特征[J];人文杂志;2003年03期

2 曾枝盛;“后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域[J];学术研究;2004年07期

3 张彩云;;“后马克思主义”研究若干问题评述[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0年02期

4 李明;;后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现状与走向[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03期

5 王晓宁;;“后马克思主义”的“前世今生”[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6 胡大平;作为批判的后马克思主义话语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求是学刊;2001年04期

7 欧内斯特·拉克劳,尚塔尔·墨菲,尹树广;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3年02期

8 杰弗里·伊萨克,周凡;后马克思主义与新社会运动[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年06期

9 付文忠;;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原因与提出的问题[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10 冯燕芳;;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问题与现状[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南n\;;历史行动或改变世界的哲学何以可能——从后马克思主义回归马克思[A];实践哲学的使命——首届“汉语学界实践哲学论坛”发言文稿[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尹树广;解构、领导权与后马克思主义[N];社会科学报;2004年



本文编号:14498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4498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c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