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所有制理论的人格奠基——基于对马克思一个重要命题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8-01-26 11:35

  本文关键词: 社会的个人 人格 劳动 所有权 出处:《理论探讨》2015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从"工人同产品的直接关系"出发批判了资产阶级的私有制观念,同时也把德法年鉴时期确立起来的新的人格理论引入了对所有制问题的分析。马克思在德法年鉴时期就提出了社会个人的概念,强调个人的人格只有在社会之中通过个人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劳动才能得到建立。把这一理念引入对财产关系的分析之后,"工人同产品的直接关系"意味着产品本质上是社会财产,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的结果。马克思由此为公有制概念奠定了理论基础。
[Abstract]:Marx criticizes the idea of bourgeois private ownership from "the direct relation between workers and products" in the manuscript of Economics and philosophy in 1844.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introduces the new personality theory established in the period of the de jure Yearbook into the analysis of the ownership problem. Marx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social individual in the period of the Delegate Yearbook. It is emphasized that the personality of the individual can only be established through the social work of the individual in the society. After introducing this concept into the analysis of the property relationship. "the direct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kers and products" means that products are essentially social property, and private property is the result of alienated labor. Marx thus laid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concept of public ownership.
【作者单位】: 贵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及其现实意义研究”(11CKS003)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A811
【正文快照】: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从异化劳动的角度批判国民经济学的私有财产观念、构建共产主义理论的时候指出,国民经济学家因为没有考察“工人(劳动)同产品的直接关系而掩盖劳动本质的异化”[1]269。这表明马克思认为对“工人同产品的直接关系”的考察是自己的理论之所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轶;;西方国家的刑罚目的观及其对我国刑罚目的界定的启示——兼论惩罚犯罪应界定为我国刑罚目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2 肖顺武;;试论民法意思自治理念之嬗变——基于民事主体视角之解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3 陈义平;论康德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4 陈义平;权利与法治:康德法哲学的二维视界[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5 郑敏;;马克思与萨特异化理论之比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周冬平;;从康德的法哲学看法律与道德的关系[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7 陈立新;阐扬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基本视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戴兆国;马克思伦理精神的现代性审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9 陈爱萍;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的演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余在海;张传开;;实践范畴在当代中国的深化和发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吕健;赵伟;;孟子道德自律思想及其现代启示[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3 刘月岭;;康德意志自由的三重境界[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谢军;;伦理意义上的“公共文明”浅探[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5 韩庆祥;张艳涛;;马克思哲学的大众形态、学术形态、政治形态及其历史命运[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6 孙波;;自然辩证法的黑格尔哲学渊源[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7 陈其荣;;唯科学主义:基本特征、合理性与局限性及其超越[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马存利;;生态文明与生态治理的法哲学思考[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石冬梅;许月明;;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中的城乡发展关系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沿海经济”高层论坛暨省专家献策服务团换届大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吴晓明;;论马克思哲学中的主体性问题[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晓东;银行监管权配置的法律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2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3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5 张凤莲;马克思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挑战[D];南开大学;2010年

6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7 代俊兰;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及当代价值[D];南开大学;2010年

8 蒋润婷;行政法视阈下的行政参与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徐子青;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薇;鄱阳湖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朱汉明;基于农民权益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金华;期待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杨锋;人格权请求权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杨小强;对我国资格刑的分析与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赵军;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解秋凤;东西方生态伦理思想与生态文明建设[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9 胡湘;行政执法理念的重塑[D];湘潭大学;2009年

10 张小妹;“自然状态”范式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景科;文学作品与作家人格[J];发展论坛;1999年08期

2 魏瑞华;;浅论罗马法中的人格[J];鸡西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3 韩斐;;财产与人格关系探析——以意大利民法为视角[J];桂海论丛;2014年04期

4 弓立新;好习惯是立身之本——“‘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关系的研究’开题暨全国培训会”综述[J];少年儿童研究;2002年06期

5 "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的关系研究"总课题组;陈卫东;;良好习惯培养的几个关键性问题——“习惯与人格关系研究”的启示[J];少年儿童研究;2009年02期

6 ;书讯[J];少年儿童研究;2008年12期

7 徐国栋;寻找丢失的人格——从罗马、德国、拉丁法族国家、前苏联、俄罗斯到中国[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8 龙卫球;;人格权立法面面观——走出理念主义与实证主义之争[J];比较法研究;2011年06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春辉;李瑾;王筠新;刘昱云;陈文;董奇;;额叶和颞叶对基因和人格关系的中介作用[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董存梅;日本青少年隐蔽性人格的社会文化根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2 邱旭瑜;被人信任是律师的营销之策[N];法制日报;2005年

3 郭彩荷;如何让学生喜欢自己[N];长治日报;2010年

4 梁慧星;民法典不应单独设立人格权编[N];法制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杨敏;幸福人格的理论建构与实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2 徐华春;中国人抑郁易感人格的初步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卢国华;坚韧人格与应激、心身反应的关系[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4 孙晓杰;集体主义/个人主义文化下的父母育儿风格与幼儿人格关系的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5 刘冲;基于体素分析的三维人格DTI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6 王贵生;还原闻一多:人格塑模与文化自觉[D];兰州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婵芳;女大学生经前综合征与D型人格的关系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2 叶莲花;企业员工前瞻性人格的结构及相关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3 蒋善;大学生危机人格测查问卷的初步编制[D];西南大学;2008年

4 刘珊珊;大学生压力易感性人格的内隐词汇观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5 邱林;主观幸福感的结构及其与大三人格的关系[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李海斌;应对方式、人格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7 魏薇;中医人格分型历史文化及现代意义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7年

8 岳妍妍;论人格标识在商业利用中的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9 王宝琼;论人格性财产权[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10 王凯成;人格同一性问题研究—理论、判别标准及难题[D];湘潭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655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4655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7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