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发展思想的继承与创新

发布时间:2018-02-02 20:24

  本文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邓小平发展思想 继承与创新 出处:《安徽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依靠发展来获得所必需的条件。同时,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的方式和方法,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所必须依靠的途径。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完成的历史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路径选择。 本文从整体上论述了邓小平发展思想与科学发展观之间的关系,针对二者形成的背景、发展的定位、价值的诉求、发展的内容以及发展的思路等方面进行系统论述。本文就其逻辑结构而言分为五大部分。 首先,论述了发展的社会背景,即时代主题与现实基础。从孕育邓小平发展思想的时代背景出发,论述了科学发展观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及现实基础,进而指出正是由于国际国内新问题与新矛盾的凸显以及我国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才会使科学发展观在继承邓小平发展思想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提了出来。 其次,论述了发展的定位,即从“硬道理”到“第一要义”。从两个科学发展理论的发展定位出发,通过对比分析,理论综合,得出二者在不同的时代条件下所解决的发展问题有何不同,为什么不同以及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是怎样的,最后得出科学发展观是如何对邓小平发展思想进行继承和创新的。 再次,论述了发展的价值诉求,即从“人民满意”到“以人为本”。从两个科学发展理论的价值诉求出发,通过比较分析得出科学发展观在继承了邓小平关于人本思想的基础上如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以及发展的成果如何由人民共享。从而实现了在对邓小平发展思想继承的同时达到了新的认识高度,实现了对邓小平人本思想的创新。 之后,论述了发展的主要内容,即从“两手抓”到“四位一体”。从两个科学发展理论的内容出发,论述了邓小平发展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要实现什么样的社会发展目标。通过对邓小平“两手抓”社会发展目标的论述,得出了科学发展观“四位一体”社会发展目标是如何确立和拓展的以及“四位一体”社会格局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对我们今后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方法论指导。 最后,论述了发展的思路,即由发展到创新。本部分试图在阐述邓小平发展思想的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的同时探索出科学发展观在发展的思路上与邓小平发展思想的差异性。最后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要求科学发展观是如何在发展思路上实现对邓小平发展思想的继承与超越的,者既存在契合点,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
[Abstract]:Development is the eternal theme of human society. If human beings want to survive, they must rely on development to obtain the necessary conditions. At the same time, development is the way and method to realize socialist value. Development is the historical task that needs to be completed in the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 in our country, and it is also the path choice for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ng Xiaoping's development thought and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view as a whole, aiming at the background, the orientation and the value demand of the two. The contents and ideas of development are systematically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which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as far as its logical structure is concerned. First of all, it discusses the social background of development, that is, the theme of the times and the realistic foundation. From the background of the development thought of Deng Xiaoping, it discusses the formation of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 the background of the times and the realistic basis of the development. It is also pointed out that it is because of the new problems and contradictions at home and abroad that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will be brought forward with the times on the basis of inheriting Deng Xiaoping's development thought. Secondly, it discusses the orientation of development, that is, from the "hard principle" to "the first meaning". From the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of the two scientific development theories, 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is, theoretical synthesi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two have different development problems under different times, why are they different, and what is the scientific nature of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view? Finally,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 is how to inherit and innovate Deng Xiaoping's development thought. Thirdly, it discusses the value demand of development, that is, from "people satisfaction" to "people-oriented", starting from the value demands of the two scientific development theories. 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is, it is concluded that how to develop for the people on the basis of inheriting Deng Xiaoping's humanistic thought. Development depends on the people and how the achievements of development are shared by the people, thus achieving a new level of understanding while inheriting Deng Xiaoping's thought of development, and realizing the innovation of Deng Xiaoping's humanistic thought. After that, it discusses the main content of development, that is, from "two hands" to "four in one", starting from the content of two scientific development theories. This paper discusses what kind of social development goal should be realized by Deng Xiaoping's development thought and scientific development view.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 "four in one" social development goal is how to establish and expand as well as the "four in one" social pattern of the relationship is how to carry out the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in the future.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provides methodological guidance. Finally, the development of ideas. That is, from development to innovation. This part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scientific development ideas and Deng Xiaoping's development thoughts on the basis of expounding the basic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of Deng Xiaoping's development thought. Finally, it points out tha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Deng Xiaoping,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the times and the practice of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require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 how to inherit and surpass Deng Xiaoping's development thought in the way of development. The person has not only the joint point, but also the certain difference.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61;A84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荣蓉;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发展思想的坚持与创新——学习邓小平发展思想的几点体会[J];理论学习;2005年02期

2 何远华;;邓小平发展思想对科学发展观的历史性贡献[J];改革与开放;2011年08期

3 王涛;邓小平发展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J];理论探索;2005年05期

4 熊俊钧;侯旭平;;论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发展思想的继承与发展[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谢丽芳;;试论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J];运城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6 赵存生;;闪耀着辩证法光芒的邓小平发展思想[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7年02期

7 罗国栋;;论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发展思想的逻辑联系[J];凯里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郑茂刚;;邓小平发展思想论纲[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9 张惟佳;;论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发展思想的继承与创新[J];黑龙江史志;2009年16期

10 文国伟;;科学发展观的直接理论来源[J];重庆行政;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庭芳;杨小强;;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发展思想的比较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林庭芳;杨小强;;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发展思想的比较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黄宇;;论邓小平对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贡献[A];坚持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全国社科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二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宋协娜;;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就[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全面发展(上)[C];2005年

5 齐莉娜;卢洋;;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城市旅游业发展——以温州为例[A];科学发展观与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4年

6 徐慎庠;;中医外治科学发展刍言[A];2007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第五次学会年会学术文集[C];2007年

7 葛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推进油田档案事业发展[A];齐鲁档案论坛——山东省档案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会刊[C];2009年

8 王宝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服务型政府[A];科学发展观与行政体制改革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刘志澄;;关于省级气象部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若干思考[A];2004年湖北省气象学会年会学术论文详细摘要集[C];2004年

10 胡北华;胡红;;坚持和运用新的科学发展观扩拓农业发展与农民的增收[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第24次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真;中国共产党科学发展观确立的历史考察[N];大连日报;2006年

2 李瑞英;完整准确理解邓小平发展思想有助于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N];光明日报;2007年

3 陈永耀;科学发展观·创造性设计·可持续发展[N];中国交通报;2005年

4 潘有军;坚持科学发展观 增强企业竞争力[N];甘肃日报;2004年

5 吕建荣;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N];甘肃日报;2005年

6 宋育英;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N];人民日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高云才 宣宇才;坚持科学发展观 构建平安和谐云南[N];人民日报;2005年

8 柴承增;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N];新疆日报(汉);2004年

9 熊国良(作者单位:市发改委);落实科学发展观 保持党员先进性[N];咸宁日报;2005年

10 段飞;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实践[N];战士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玉梅;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王钟伟;科技革命与国家的作用[D];山东大学;2005年

3 吴长春;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人才强国战略[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荣丽;西柏坡精神的当代价值[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敬辉;新时期中国产业政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6 张兰初;邓小平以生产力为基础的发展观[D];吉林大学;2008年

7 马彩华;中国特色的环境管理公众参与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8 徐辉;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及对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9 乔恒;县域经济科学发展机理及路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陈翠芳;科技异化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验;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发展思想的继承与创新[D];安徽大学;2012年

2 黎恒;邓小平发展思想与科学发展观比较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2年

3 王,

本文编号:14853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4853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3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