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三重向度

发布时间:2018-02-03 00:20

  本文关键词: 意识形态 向度 批判 建构 超越 出处:《浙江学刊》2015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具有三重向度——批判向度、建构向度、超越向度。批判向度是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向度,意识形态批判理论是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内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建构向度的存在具有充分的文本依据,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及其后的诸多著述中,马克思将一般意识形态置于社会运行整体结构中加以理解。超越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根本旨趣,马克思提示了超越德意志意识形态以及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方法与路径。
[Abstract]:Marx's ideology theory has three directions-critical dimension, constructive dimension and transcendental dimension, which is the basic dimension of Marxist ideology theory. The theory of ideological criticism is the basic content of Marx's theory of ideology. Marx put the general ideology in the whole structure of social operation and understood it. Transcending ideology is the fundamental purport of Marx's ideology theory. Marx suggested the method and path of surpassing German ideology and ruling class ideology.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
【基金】:浙江省社会科学院重点项目“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三重向度”(编号:2015CZD01)阶段性成果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理论支撑课题“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突出问题研究”(编号:2015ZDZC05)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A811
【正文快照】: 在意识形态概念史上,马克思被普遍认为是提供解释范式的影响,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常被作了单了最丰富成果的作家1,正是马克思赋予意识形态概一向度的理解,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生成、演进的复杂念以现代内涵。在马克思的整个理论架构中,意识形历程及丰富内涵被层层遮蔽。把握马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乔治·马尔库什;孙建茵;;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2年01期

2 张秀琴;;马克思与恩格斯意识形态观比较研究[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02期

3 李崇富;辛向阳;;拨开笼罩在“意识形态”上的层层迷雾——读《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与当代中国》[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08期

4 周民锋;;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两个来源及其两重含义[J];学术研究;2008年06期

5 胡潇;;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意识形态的多视角解释[J];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阳国亮;黄艳;杨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2 秦颖慧;秦潇;;政府网络舆论危机问题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3 汤家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在中国的继承与发展[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4 章礼强;汪文珍;;市民社会、(市)民法及其构建论略[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5 黄敏;;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周忠学;;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新阶段对农业发展的引领[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1期

7 潘德荣;回顾与反思:关于马克思主义诠释学的探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8 周宏;意识形态理论与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理论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叶美芳,牛文君;诠释学研究中的拓展与泛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文丽;;一场视觉狂欢的夜宴——浅析后现代消费社会中的广告话语[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忠权;;对城市弱势群体“话语政治”的一种探讨——以Z市某街区广场毛泽东话语角为例[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2 李有学;汪来杰;;国家与政党:工具性选择与均衡性调整[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春福;;创新社会管理的核心是理顺权利和权力的关系[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杨云珍;;当代社会结构变迁及中国共产党适应性分析[A];变革世界中的政党政治——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论文集(第五辑)[C];2012年

5 张建华;;比较史学视野下的苏联和南斯拉夫的解体——苏联、南斯拉夫与美国联邦制的比较[A];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第二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8年

6 王平;;生态危机的后马克思主义诊断路径及其当代启示[A];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论文集[C];2010年

7 郑玲丽;;国际贸易关系的法治与全球治理[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七)[C];2008年

8 林占发;许艳明;;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立法问题——人民监督员制度中“五种情形”实效性实证分析[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9 李斌;;农民市民化与电大教育空间[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10 密珊;;新形势下加强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A];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钱玉英;制度建设与中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优化[D];苏州大学;2010年

3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6 郭薇;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杨郁卉;政治实践与思想干预[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王忠春;清代无讼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高涵;法兰克福学派的知识社会学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徐白雪;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形态的大众化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顾博;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理论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邈;突发事件中紧急权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6 彭双双;社会转型期我国利益矛盾的政治协调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毕圣洁;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合法性构成与获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章烽;论司法能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隗兵;市民社会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10 赵苏丹;消费主义批判[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秀琴;批判的向度及其旨趣:马克思与哈贝马斯意识形态理论比较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孟庆艳;;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科学性的阐释[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黄力之;;市场经济过程对意识形态理论的验证与纯审美论的幻灭[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6年03期

4 陈书静;;马克思与诺斯的意识形态理论比较研究[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5 韩月香;;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展望[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年01期

6 李菊霞;;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维度[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李砚忠;;论新制度学派的意识形态理论[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8 张秀琴;;从历史唯物主义到考古学和谱系学——福柯与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比较研究[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9 贺翠香;;知识、话语与意识形态——从《知识考古学》看福柯早期的意识形态理论[J];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2008年00期

10 蒋富强;;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形成[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黄力之;;市场经济过程对意识形态理论的验证与纯审美论的幻灭[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2 贺翠香;;知识、话语与意识形态——福柯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推进和发展[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张秀琴;;解构的“幽灵”与批判的辩证法——德里达与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比较研究[A];和谐社会:社会公正与风险管理——2005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5年

4 张秀琴;;解构的“幽灵”与批判的辩证法:——德里达与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比较研究[A];2005学术前沿论坛北京市哲学会专场论文集[C];2005年

5 贺翠香;;知识、话语与意识形态——从《知识考古学》看福柯早期的意识形态理论[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6 李英田;;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重大发展[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上海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胡振平研究员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郑忆石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研究员 卢汉龙;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N];社会科学报;2002年

2 吴琼;多元化的话语[N];社会科学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馨宇;回归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实践基础[D];辽宁大学;2012年

2 徐彦伟;表象与询唤[D];吉林大学;2008年

3 邱晓林;从立场到方法: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意识形态理论及批评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4 莫雷;穿越意识形态的幻象[D];吉林大学;2009年

5 余刚;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及其演变[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展红;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及其在后世的演进[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陈亚楠;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葛晓梅;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安徽大学;2004年

4 孙一鸣;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黄光秋;论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及其实践意义[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6 商艳青;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研究[D];河北大学;2008年

7 陈燕敏;意识形态理论的建构与嬗变[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8 廉晓红;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胡文宇;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比较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年

10 苏婉儿;冲破幻象的迷雾[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4858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4858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1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