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理论逻辑”的时代诠释

发布时间:2018-02-13 00:00

  本文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理论逻辑 软实力 时代诠释 出处:《学术论坛》2015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基于人与自然这一逻辑前提,从实践角度规定了文化的本质,并立足于现实个人与群众世界的关系视角,强调文化旨在实现对个人需求的关注和对广大群众精神需求满足的统一。作为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文化理论体系,它不仅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观,还包括这一思想中国化进程的系列成果。遵循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理论逻辑,在于实现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多维透视,在于推进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中国化进程,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Abstract]:Based on the logic premise of human and nature , the Marxist culture view points out the essence of culture from the angle of practice , and lays emphasis on the unity of the individual demand and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people ' s spiritual needs . As a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theory system based on practice , it not only includes Marx and Engels ' cultural view , but also the series of achievements of the process of China ' s modernization .

【作者单位】: 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2015年四川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研究中心科研项目”(scx f 201518)
【分类号】:A8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甄永亮;;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及其当代价值[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张莉;;马克思休闲观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J];改革与战略;2012年10期

3 牟成文;;论马克思文化观的本质[J];社会科学研究;2013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陈莉;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及其实践路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2 马田芝;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当代中国文化发展[D];武汉工程大学;2013年

3 王清江;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视域下新时期我国文化建设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4 王森森;习近平文化软实力思想研究[D];海南大学;201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大刚,刘峰,刘卫儒;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2 张富良;论邓小平的独立自主外交思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3 郑文瑜;对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几点认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4 袁银枝;浅谈制度主客体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5 余松;试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阿坝师专教育改革和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6 王玉琼;《共产党宣言》的真实价值[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7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8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9 李海红;论新形势下腐败现象及其防治对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10 郑文瑜;试论学分制条件下如何加强大学生自律意识的培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王春玺;;坚持走独立自主的中国道路——以中国与拉美改革道路的选择为视角[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王锐;;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政协理论的发展与创新[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朱志敏;;新中国走向世界的历程和经验[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沈红宇;中国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黄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原则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9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贾蓓;新世纪都市类报纸女性报道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6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7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8 黄桂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构建[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9 董红刚;社会转型期我国体育公共产品的整合与开发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孙春萌;奥运会开幕式多元文化及价值探讨[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汤一介;“文明的冲突”与“文明的共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金明法;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途径及其实现[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谷少杰;;马克思恩格斯文化思想探析[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01期

4 赵立娜;刘平;;以马克思文化观解读我国当代文化的本质特征[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陈宇宙;;马克思文化思想考论[J];武陵学刊;2011年03期

6 崔阁;;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逻辑路径[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7 韩振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十大举措[J];当代经济;2008年05期

8 柳丁,黄中平;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J];党建研究;2004年01期

9 洪晓楠;林丹;;马克思主义文化软实力理论述要[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邹应猛;;国际体系转型与中国国际话语权提升战略[J];东南亚纵横;2010年10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张奎良;[N];光明日报;2005年

2 李楠明;[N];光明日报;2005年

3 陈志尚;[N];光明日报;2007年

4 成素梅;[N];中华读书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宋军;中国共产党文化发展战略思想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郝风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的城市文化建设[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3 田建明;中国软实力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蒋英州;政治文化视角的国家软实力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5 林仕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的历史与逻辑[D];南京大学;2012年

6 刘德定;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7 韩丽彦;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岩;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章晓燕;江泽民文化思想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3 张庆豹;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婷婷;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中国文化发展[D];吉林大学;2011年

5 王远;论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观[D];西华大学;2011年

6 温聪;胡锦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思想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7 丁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文化建设理论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8 任淑云;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建设的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1年

9 苏晓明;马克思文化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林琳;从民族化视角看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华;;历史地系统地把握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年10期

2 韦柳霞;赵锋泓;;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童萍;;我国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研究的现状和问题[J];岭南学刊;2010年04期

4 佘远富;;十七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创新与发展[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5 李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6 程广云;马克思主义文化精神及其中国化、现代化[J];北京社会科学;1999年03期

7 唐欣;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中的几个主要关系[J];甘肃理论学刊;1999年06期

8 史家亮,丁兆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运用和发展[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张向鸿;;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使命——访中共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副主任张筱强教授[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3期

10 吕欢;;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对当代文化的影响[J];法制与社会;2007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黄力之;;马克思主义文化价值对现代性危机的回应[A];马克思主义 中国探索与当代价值: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9年

2 张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和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8年

3 张霞;胥春雷;;讲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体会[A];云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与探索[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黑龙江大学满族语言文化研究中心 郭孟秀;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文化遗产保护[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2 刘宁宁;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N];辽宁日报;2006年

3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黄力之;以新文化价值缓解现代性危机[N];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阎平;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与时俱进[N];光明日报;2011年

5 中央编译局教授 胡长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历史使命[N];光明日报;2012年

6 杨咸海;十六大报告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创新[N];安徽日报;2003年

7 本报特约评论员;树立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做先进文化的建设者[N];西藏日报;2000年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研究》课题组;高度文化自觉与自信基础上的理论创新[N];中国文化报;2011年

9 广西民族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 贾璞琳;以人为出发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N];山西青年报;2013年

10 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运用与发展[N];光明日报;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露露;瞿秋白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2 刘龙;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对策思考[D];渤海大学;2013年

3 孟庆玲;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当代阐释[D];渤海大学;2013年

4 罗顼;马克思主义文化方法论及其应用价值[D];南华大学;2013年

5 王明亮;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时代化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3年

6 时雪;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在当代中国的运用与发展[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7 柴源;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视阈下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D];吉林财经大学;2012年

8 梁方芳;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9 马田芝;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当代中国文化发展[D];武汉工程大学;2013年

10 王清江;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视域下新时期我国文化建设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5068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5068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d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