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的生存论解读

发布时间:2018-02-20 17:41

  本文关键词: 马克思 现代性 生存 实践 出处:《东华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现代性问题是理解时代的一个枢纽,作为生活在现代性后果凸显时期的马克思,对现代性进行了深刻的批判;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从哲学实质而言,正是对意识哲学的批判和超越。本文从传统和后现代主义对马克思思想解读入手,通过论述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的形成及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的路径,表明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思想不仅仅是一种理论批判,而且是在存在论层面上展开的。马克思对现代性的理解进行了新的视域转换,将现代性诠释为“资本”,从而将现代性的反思和批判转换成为对资本的反思和批判,突破了将现代性批判等同于理性批判或观念论批判的传统路径。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彰显了生存论的内涵,马克思的生存表达不同于存在主义的生存表达。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是真正以人的现实生存为出发点、以人的感性的对象化活动为基础、以异化的生存为批判对象、以构建人生存的本真状态为目标,从而终结和超越了现代性。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的生存论解读为当代哲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资源,回应了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上的近代哲学化和后现代化倾向。它是马克思哲学与当代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新的理论探索,对于人的终极关怀、中国生态文明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Abstract]:Modernity is a pivotal point in understanding the times. As Marx, who lives in the period when the consequences of modernity are prominent, Marx deeply criticizes modernity, and Marx criticizes modernit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philosophical essence. It is the criticism and transcendence of the philosophy of consciousness. This paper begins with the interpretation of Marx's thought by tradition and postmodernism, and discusses the formation of Marx's critical thought of modernity and the path of Marx's thought of critique of modernity. It shows that Marx's critique of modernity is not only a kind of theoretical criticism, but also developed on the level of existentialism. It interprets modernity as "capital", thus transforming the reflection and criticism of modernity into reflection and critique of capital. It breaks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path of equating the criticism of modernity with the criticism of reason or the critique of the theory of ideas, and Marx's critique of modernity reveal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theory of existence. Marx's expression of existence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existentialism. Marx's criticism of modernity is based on the real existence of human beings, on the basis of human perceptual objectification activities, and on the alienation of existence as the critical object. With the goal of constructing the true state of man's existence, it ends and transcends modernity. In the present day of building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in an all-round way, Marx's existential theory of critical thought of modernity provides a new theoretical resource for the study of contemporary philosophy. Responding to the trend of modern philosophy and post-modernization in the study of Marxism, it is a new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combining Marxist philosophy with the concrete practice of contemporary China, and it is the ultimate concern for human beings.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harmonious society has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学位授予单位】:东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A8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敏;;从马克思市民社会观的嬗变看马克思理论的整体性[J];求实;2011年06期

2 力明;;马克思发展理论的诠释及其正确解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3 陈志刚;;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的逻辑演变[J];哲学研究;2011年07期

4 卢德友;;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当代意义阐释——一种政治哲学的思考维度[J];南都学坛;2011年04期

5 杨海静;;跨越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年07期

6 刘雯君;;马克思理论中关于“生产”理论及启示——生产的双重性[J];学理论;2011年18期

7 徐国民;;论马克思的理论立场与政治立场[J];求实;2011年07期

8 王玉莉;;海德格尔存在哲学的辩证思维解读[J];人民论坛;2011年17期

9 王伟忠;;关于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18期

10 才丽莉;;吉登斯结构化理论中的方法论[J];学理论;2011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骞;;后现代语境中的现代性批判话语及其限度[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5)[C];2007年

2 卢迪;;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及对中国的影响[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3 陈学明;马拥军;;马克思主义的命运——苏东剧变后西方四大思想家走近马克思的启示[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二辑)[C];2001年

4 戴生岐;;回到马克思,发展马克思——陕西省2010年马克思哲学学术研讨会综述[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5 韩立新;;马克思主义和生态学:马克思劳动过程理论的生态学问题[A];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论文集[C];2010年

6 高瑞泉;;当代中国的现代性批评[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7 刘啸霆;;重读恩格斯——全球化背景下诠释和发展马克思理论的必然选择[A];第八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8 M.考林;黄陵渝;;成熟时期的马克思的异化观[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二辑)[C];2001年

9 吴晓明;;现代性批判与“启蒙的辩证法”[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闫方洁;;商品、异化、拜物教: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理论源起[A];马克思主义 中国探索与当代价值: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陆遥译;当前危机导致马克思理论的回归[N];经济参考报;2009年

2 梁中堂;加强马克思遗著出版的几点建议[N];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花蕾 袁和静(书评人);马克思如何看待21世纪[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4 余亮;@马克思[N];东方早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李舫;回归马克思的思想本真[N];人民日报;2011年

6 约翰·F·威尔士/文 吕增奎/编译;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N];社会科学报;2004年

7 罗骞;“死亡”应成为现代性批判的必要意识[N];社会科学报;2009年

8 辽宁大学 宋伟;后现代主义并未超出马克思理论视域[N];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罗骞;真正的现代性批判一定是“后”马克思的[N];社会科学报;2006年

10 袁东;从无限理性到有限理性[N];上海证券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玉华;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及其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江胜珍;论马克思的公平思想[D];中南大学;2012年

3 田志亮;马克思政治哲学及其当代价值[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4 韩泽栋;理解“晚年马克思”[D];河南大学;2011年

5 张永红;马克思的休闲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刘真金;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7 韩金起;资本与现代社会[D];复旦大学;2012年

8 涂四益;阶级与宪政——从洛克到黑格尔和马克思[D];武汉大学;2010年

9 穆方平;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及其中国化阐释[D];复旦大学;2011年

10 肖永辉;论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世界观[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方;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的实践视域[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0年

2 赵丽;马克思生产关系概念形成的文本分析[D];河南大学;2011年

3 王淼;马克思理论的现代性意蕴及其当代启示[D];黑龙江大学;2010年

4 胡葆芸;马克思的社会科学观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5 罗昊苏;马克思正义观之方法论初探[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刘娴靓;马克思历史主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陈雷;马克思语言观的当代阐释[D];广州大学;2010年

8 王慧;马克思的民生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贺;马克思与生态学思想的关系及其实践意蕴[D];河南大学;2011年

10 吴佩琦;马克思需要理论的发展及其现实意义[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195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5195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6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