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及当代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24 06:12

  本文关键词: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 当代价值 西方社会发展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科学发展观 出处:《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发展已经成为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理念。科学发展观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主要蕴含在关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论中。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中具有最为基础和核心的地位。 加强对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研究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基础性、重要性工作。对这一部分内容进行专门化系统化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论,更为全面地、正确地、自觉地把握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使我们在社会发展实践中坚定马克思主义指导的信心,认识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操作层面实现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实践的有机结合,推动实际工作的有效开展;对于当代中国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指导意义,为解决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等深刻矛盾提供理论支撑。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无论对于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其当代价值都是不言而喻的。但是,这种当代价值并不是自然显现的,而是需要加以揭示和说明。本文主要使用了四种研究方法:1、历史研究法,,即从历史动态的角度分析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2、文本研究法,即深入解读马克思的原著,并对其不同时期著作联系起来加以研究;3、比较研究法,即把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与西方社会发展理论进行比较;4、整体研究法,即注重研究对象及其各个有机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本文从三个方面体现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价值:一是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论自身所特有的理论价值,体现在理论本身的内容中;二是对于发展中国家(非西方不发达国家)实现自身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价值,体现在与西方社会发展理论的比较研究中;三是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现实价值,集中体现在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中以及对现实的启示中。 本文从实践和现实的人这两个最基本的基点出发来探讨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将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科学维度与价值维度的有机统一贯穿在马克思社会发展的基本理论内容、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与西方社会发展理论的比较、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在中国的发展这样三个方面。由此阐述了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价值,即按照“基本理论——当代比较——中国现实”的思路来展开全文,是一个比较新颖的思路。 本文通过对传统马克思主义教科书体系的批判性研究,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体系哲学的超越,提出实现社会发展在根本上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唯物史观就要从根本上坚持实践基础上的批判的和革命的精神。通过对现实的人这一人类历史发展的第一个前提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当代中国实现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时代化的现实意义和路径选择。 在马克思社会发展基本理论研究方面,通过文本研究和哲学解释学的研究尝试,从社会发展形态、社会发展目的、社会发展动力、社会发展道路、社会发展代价五个方面对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做出了新归纳。从社会主体的角度来解读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不同表述;通过对“古代的”和“古希腊罗马的”语义辨析和对马克思相关论述的考察,提出了从《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来解读“古希腊罗马的经济的社会形态”的观点并进行了论证。通过与现代化理论、依附理论、世界体系理论和新发展观的比较研究,分析了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对当代西方社会发展理论的比较优势。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容的展开分析,说明了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对中国社会的现实启示意义。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A8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家祥;;对质疑“五种社会形态理论”的质疑——与段忠桥教授商榷[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哈斯其木格;;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人的发展[J];北方经济;2009年08期

3 俞吾金;马克思的社会主体论探要[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赵兴良,郑百灵;1844年《手稿》与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5 徐鸿武;魏宛斌;;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创新和发展[J];红旗文稿;2008年22期

6 张步仁;论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及其当代意义[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7 舒远招;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变革中的主要争论评析[J];湖湘论坛;2005年01期

8 高峰;发展理论全球化转向的分析范式及启示[J];江海学刊;2002年06期

9 王凬,黄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及其体系创新学术研讨会"综述[J];教学与研究;2005年02期

10 奚兆永;;关于五种社会形态理论的讨论——兼评《对“五种社会形态理论”一个主要依据的质疑》一文[J];教学与研究;2006年02期



本文编号:15291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5291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8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