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几个问题
本文选题:和谐社会 切入点:社会建设 出处:《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谈和谐社会离不开社会建设这一基本问题,那么我们该在什么意义上使用社会建设这个概念,从和谐社会的角度说,它包含两种类型,三个层次建设的内容。我们认为这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此外面对当前的社会转型期协调社会利益关系,也是加强社会建设的基本内容。
[Abstract]:Talking about the basic problem of social construction in a harmonious society, in what sense should we use the concept of social constru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it contains two types. We believe that this is the basi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In addition, in the face of the current social transformation period, coordinating social interests is also the basic content of strengthening social construction.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学会
【分类号】:D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新;;包容性增长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4期
2 吕书会;;有限政府与和谐社会建设[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3 张寨民;;保障改善民生 推动建设和谐社会[J];才智;2011年22期
4 孙晓毛;;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刘艳;;在拆迁工作中构建和谐党群关系[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6 朱孝红;;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和谐社会建设[J];理论月刊;2011年07期
7 刘茜;赵松;;和谐社会建设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8期
8 王晓曦;;浅析罗尔斯正义观对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启示——对胡锦涛公平正义观的探讨[J];学理论;2011年20期
9 苏承英;;马克思历史主体理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J];社科纵横;2011年06期
10 杨大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指向与路径[J];人民论坛;2011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爱玉;;构建和谐社会:党的社会建设新理论与执政理念的创新[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张惠敏;黄少英;;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构建——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沿和热点问题”学术研讨会暨2007年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郑洁;;试论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统一[A];科学发展观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孙国栋;吴家华;;西方公平理论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借鉴作用[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李习彬;;共赢——和谐社会建设的理念基础与行为准则[A];和谐发展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郭泽保;;社会治理视域下的和谐社会建设[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刘葱葱;徐海涛;;从社会利益关系的整合看和谐社会的建构[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赵旭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基础[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9 张小勇;吴晓莲;;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制度建设[A];“科学发展观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邓希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研究路径——基于已有研究的哲学反思[A];和谐社会建设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三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7)[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乔睿;按照“三个代表”要求 推进和谐社会建设[N];青海日报;2005年
2 许健;加强社会建设理论研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N];光明日报;2009年
3 李诚;加强社会建设,构建和谐社会[N];解放日报;2009年
4 周建明;和谐社会建设须以改善民生为重点[N];文汇报;2010年
5 天津社会科学院首席专家 研究员 潘允康;关注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N];天津日报;2010年
6 高红 林卡;社会质量理论:和谐社会建设新视阈[N];学习时报;2010年
7 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王德军;和谐社会建设的人文呼唤[N];河南日报;2010年
8 本报见习记者 张晓哲;社会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9 王志刚;四维色彩绘制理想生存社会[N];济南日报;2011年
10 本报评论员;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N];经济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平;和谐社会的舆论环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2 曹冬梅;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社会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琦;现代性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构[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4 范铁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利益协调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李彩良;基于熵理论的和谐社会评价与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6 赵士兵;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视阈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军;邓小平发展理论与科学发展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马德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纲[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9 侯明;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根基[D];南开大学;2009年
10 肖应红;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鹏;论毛泽东的社会建设思想[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闫美彤;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建设理论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黄鼎;欧洲社会建设与中国和谐社会构建的思考[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刘明;和谐社会建设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5 陈玲;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哲学透视[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莉;论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和谐社会构建[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周松;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融合与和谐社会的构建[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8 纪常造;当代中国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的民主文化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滕瑜;论信任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10 张小芳;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学思考[D];山西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658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56581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