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晚年的“治权”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18-03-10 00:05

  本文选题:列宁晚年 切入点:政治建设 出处:《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列宁晚年政治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治权"。之所以要治权,是因为在当时苏俄政治体制中,官僚主义作风滋长蔓延,权力越来越集中,越来越缺乏监督。这些问题妨碍人民民主,影响社会主义的性质和事业的发展。为解决权力高度集中和缺乏监督所带来的弊端和风险,列宁希望通过加强文化教育、鼓励学习、扩大民众参与、完善人民监督、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等方式,对公共权力展开全面治理。
[Abstract]:The core content of Lenin's political construction in his later years was "ruling power." the reason for this was that in the Soviet political system at that time, bureaucratism was growing and spreading, power wa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entralized, and there was a growing lack of supervision. These problems hindered people's democracy. Affecting the nature of socialis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ts cause.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and risks brought about by the high concentration of power and the lack of supervision, Lenin hoped that through strengthening cultural education, encouraging learning, expanding popular participation, and perfecting people's supervision, Promote the reform of the political system and other ways to carry out a comprehensive governance of public power.
【作者单位】: 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
【分类号】:A821;D6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大刚,刘峰,刘卫儒;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2 张富良;论邓小平的独立自主外交思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3 郑文瑜;对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几点认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4 余松;试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阿坝师专教育改革和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5 王玉琼;《共产党宣言》的真实价值[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6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7 李海红;论新形势下腐败现象及其防治对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8 李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征浅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9 于学强;;论邓小平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探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10 李尚志;王恒;;邓小平主权思想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王春玺;;坚持走独立自主的中国道路——以中国与拉美改革道路的选择为视角[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朱志敏;;新中国走向世界的历程和经验[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李曦辉;;科学发展观、微观经济理论与区域协调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董志凯;;毛泽东与新中国经济建设[A];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C];2003年

9 谢瑛;;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发展中谈民生[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高燕;;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及其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黄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原则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4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7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8 张广才;大河家镇周家村家庭经济调查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9 郁方;中国银行业垄断与规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吕晓萍;我国以工促农制度创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董红刚;社会转型期我国体育公共产品的整合与开发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5 孙德茹;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6 胡志明;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杨会彪;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无意识化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耿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李小海;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及其与大学生个体因素的联系[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10 郭云英;统筹城乡视域中的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文汇;试论列宁晚年思想的局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陶玉泉;列宁晚年理论创新的认识机制思想及其当代意义[J];哲学研究;2002年12期

3 李全元;列宁晚年反官僚主义斗争的历史反思[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02年03期

4 肖枫;;重温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根本改变”[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7年02期

5 赵君;;列宁晚年建设国家模范机关的思想探析[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王冠华;李心华;;是列宁的局限,还是刘文的误解?——评刘文汇的《试论列宁晚年思想的局限》[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张媛媛;;列宁晚年思考的文化是纯粹文化[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8 张喜德;张富文;;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及其现代启示——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性[J];湖湘论坛;2010年01期

9 张媛媛;;文化:列宁晚年思考的重心[J];福州党校学报;2010年01期

10 尧楚楚;;列宁晚年加强执政党监督思想及其启示[J];福州党校学报;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龚万才;;列宁晚年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A];云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与探索[C];2009年

2 周多刚;;列宁晚年对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理论探索及其启示[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上)[C];2011年

3 马蓥伯;;第十九讲 《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庄严号召[A];认真读点马列原著20讲[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赵曜;列宁晚年社会主义思想的飞跃和升华[N];学习时报;2013年

2 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 研究员 王学东;列宁晚年思想的精华[N];北京日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陈叶军;探索列宁思想时代新内涵[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4 贾建芳;根据经验来谈论社会主义[N];学习时报;2001年

5 严书翰;“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N];学习时报;2001年

6 辛平;学一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7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杨庆育;列宁晚年著作方法论对我们的启示[N];学习时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春生;列宁晚年农民问题思想的当代价值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2 张媛媛;试论列宁晚年对文化的思考[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徐刚;列宁晚年党群关系思想研究[D];新疆大学;2008年

4 张松海;列宁晚年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燕山大学;2012年

5 陈辉;列宁晚年社会主义思想“根本改变”的源流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6 吴图雅;从列宁与斯大林关于民族问题的争论看列宁晚年的民族观[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7 武勇;列宁晚年的合作社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8 雷瑛;列宁晚年“文化革命”思想对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启示[D];山西师范大学;2015年

9 汪冲;列宁晚年文化建设思想及其启示[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10 王春生;邓小平对列宁晚年经济思想的深化和发展[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5908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5908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1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