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权威建设

发布时间:2018-03-16 23:01

  本文选题: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切入点:理论权威 出处:《理论探索》2016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传播有赖于塑造理论权威,使其在与政治权威的结合中确立在国家及社会生活中的主导地位,并成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然而,随着时代发展的加速,多元意识形态的挑战、理论供给的滞后及诊断力批判力的"缺席"等使其理论权威遭遇挑战,致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流地位遭受威胁。基于此,亟需实现有价值的理论创新并向意识形态转化,重点是加强意识形态生产的复兴和意识形态话语的重构,以重塑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权威,从而支撑和强化其政治权威,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
[Abstract]:The dissemination of Marxist ideology depends on shaping theoretical authority, making it a leading position in the national and social life in combination with political authority, and becoming the mainstream ideology of the society. However,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The challenge of pluralistic ideology, the lag of theoretical supply and the "absence" of critical power of diagnosis make the authority of Marxist ideology meet with challenge, and the mainstream position of Marxist ideology is threatened. It is urgent to realize valuable theoretical innovation and transform to ideology. The emphasis is to strengthen the revival of ideological production 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discourse in order to rebuild the theoretical authority of Marxist ideology and thus support and strengthen its political authority. Consolidate the guiding position of Marxist ideology.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习近平总书记的战略思维及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贡献研究”(15AKS003),负责人陈锡喜;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总书记意识形态系列重要讲话的理论贡献和实践要求研究”(15ZDA002),负责人王永贵
【分类号】:A8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蕾;按照“三个代表”要求进一步强化党的政治权威[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05期

2 汪俊玲;;转型时期党的政治权威的资源要素分析[J];传承;2008年20期

3 苏青场;;魅力型到法理型:中国共产党政治权威的演变与推进[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蒯正明;杨新宇;;网络社会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权威[J];桂海论丛;2010年05期

5 王素玲;孙其昂;夏晴;;关系、限度、制度:社会转型过程中我国政治权威合法性论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6 欧利仁;;党的群众路线的政治功能分析[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7 许丽英;彭朝阳;;论提高执政党政治权威的重要性和紧迫性[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8 孙岩;;和谐社会与中国共产党政治权威的合法性认同[J];怀化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9 蒋涛;;现代化进程中党的政治权威的变迁与转型——总结党的建设历史经验的一个视角[J];西安社会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陈元中;;执政文化与政治文化关系析论[J];学术论坛;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侯风云;;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增强党的政治凝聚力的思考[A];中国现代社会转型问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2 程竹汝;;政治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动力[A];和谐社会 价值·政策·制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 研究员 俞可平;善治与和谐社会[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1年

2 李东良;“三个代表”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N];西藏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常超;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周红禄;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政治稳定思想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2 孙敏江;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政治文明建设的历史考察和基本经验[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刘军;论社会转型期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执政方式的改革与完善[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宋京涛;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220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6220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d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