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国外毛泽东研究的“三重转向”及其学术意义

发布时间:2018-03-20 18:35

  本文选题:当代国外毛泽东学 切入点:“三重转向” 出处:《中共党史研究》2015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新世纪以来,国外毛泽东研究产生了"三重转向":一是从"意识形态偏好"向"客观历史性"研究的主动转移,超越了"爱"与"恨"的情感纠葛与理论暗角,实现从"尊重"意义上展开历史性理解的范式转换;二是从"一元中心"向"多角边缘"的积极扩散,实现了由以"毛泽东研究"替代"中国研究"转向从当代中国社会历史坐标中衡量毛泽东的理论趋向,实现了突破毛泽东研究的"政治中心论",转向对经济、社会、生态等传统"冷门"区域的学术延伸;三是从"单一定性"向"重新思考"的意识变革,突破了"好"或"坏"的绝对主义"标签化"思维范式的单一性限制。当代国外毛泽东研究的新动态,对深化国内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Abstract]:Since the new century, the study of Mao Zedong abroad has produced a "triple turn": first, the active shift from "ideological preference" to "objective historical" research has transcended the emotional entanglement and theoretical dark angle between "love" and "hate". To realize the paradigm shift of historical understanding from the sense of "respect", and the positive diffusion from "unitary center" to "polygonal edge", It has realized the shift from "Mao Zedong study" instead of "China study" to the theoretical trend of measuring Mao Zedong from the historical coordinate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society, and has achieved a breakthrough in the "political-centeredness" theory studied by Mao Zedong, turning to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aspects. The academic extension of the traditional "cold door" region, such as ecology, the third is the change of consciousness from "single qualitative" to "rethinking". It breaks through the single limitation of "good" or "bad" absolutism "tagging" thinking paradigm. The new trend of Mao Zedong's research abroad is of great academic significance to deepen the relevant research in China.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哲学系;
【分类号】:A8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劲;90年代以来国内毛泽东晚期思想研究评述[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2 尹正萍;“三落三起”毛泽东[J];世纪桥;2001年05期

3 曹景文;海外毛泽东研究概述[J];贵州文史丛刊;2002年01期

4 江泉;毛泽东的知识观初探[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5 孙焕英;需要研究的“毛泽东研究”[J];传媒;2002年10期

6 萧延中;国外毛泽东研究的类型、概念与意义——为《国外毛泽东研究译丛》出版而作[J];教学与研究;2003年12期

7 ;学习·理解·反思: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8 凌辉;毛泽东和他的秘书长李六如[J];湘潮;2003年06期

9 李君如;再学毛泽东[J];党史文汇;2004年06期

10 潘宝卿;毛泽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拓者[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萧延中;;毛泽东研究在台湾:一个初步的描述[A];毛泽东与20世纪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下)[C];2006年

2 廖小平;;毛泽东军事心理思想及其运用[A];毛泽东研究总第2辑2007年第1辑[C];2007年

3 李捷;;学习毛泽东 超越毛泽东[A];毛泽东研究总第3辑2008年第1辑[C];2008年

4 黄华松;;近年来毛泽东外交思想研究综述[A];毛泽东研究总第3辑2008年第1辑[C];2008年

5 丁青;;汲取人文精华 铸就崇高境界——博览群书对毛泽东一生的影响[A];纪念毛泽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程玲;;试论毛泽东着眼特点和发展研究战争的思想[A];毛泽东战略思想研究[C];1996年

7 曹艳肖;;2010年毛泽东研究主要书目[A];毛泽东研究2011年卷[C];2011年

8 本刊编辑部;;近五年毛泽东研究主要英文著作目录辑览英文(英文)[A];毛泽东研究2011年卷[C];2011年

9 唐正芒;;关于客观评价“大跃进”时期的毛泽东思考点滴[A];毛泽东研究2012年卷[C];2013年

10 刘华清;;一部“活的马列主义经济学”——读毛泽东《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A];毛泽东研究2012年卷[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郭素娥;分享智慧的遗产:《毛泽东读书集成》即将问世[N];中国文化报;2007年

2 南京大学哲学系 王芳;借镜国外毛泽东研究[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 李捷;毛泽东对中华民族至少有五大贡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4 虹笺;走近毛泽东的豪迈人生[N];光明日报;2003年

5 李君如;结合新的实践学习毛泽东[N];光明日报;2003年

6 ;毛泽东不是神[N];西藏日报;2003年

7 程麻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日本毛泽东研究的宽与深(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程麻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日本毛泽东研究的宽与深(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陈相安;毛泽东“留下的”特殊收藏品[N];中国档案报;2004年

10 叶张瑜;深入研究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继承毛泽东宝贵遗产[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述;毛泽东社会主义观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199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莹;论毛泽东建军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沈阳理工大学;2015年

2 龚梦泽;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5年

3 马永梅;论文献资料与毛泽东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7年

4 苗全民;毛泽东早期伦理思想的历史演进[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纪颖颖;竹内实的毛泽东研究之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6 于微;论泰维斯的毛泽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7 李新玲;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群众观的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4年

8 权伟新;知识传播与阅读选择:毛泽东对西学的认知和理解,1910-1937[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9 邹静;毛泽东对中国传统哲学的继承创新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10 商丹丹;毛泽东国家安全思想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403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6403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9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