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可持续发展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本文选题:马克思 切入点:恩格斯 出处:《理论月刊》2012年02期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可持续发展思想散见在其著作中,通过对人与自然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要按规律办事的论述,阐释了生态可持续发展思想;通过论述自然环境和经济之间的关系及废物资源化两个方面阐述了经济可持续发展思想;通过对人类实践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实质的剖析,阐释了社会可持续发展思想,并预言共产主义的实现在其本质上就是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这三部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整体。马克思恩格斯的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指导,为我国走循环经济的道路指明了方向,为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
[Abstract]:Marx and Engels' though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scattered in his works. Through the discussion of that man and nature are inseparable and must act according to the law in the process of reforming nature, the thought of ecologic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explained.Through discuss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economy and waste resource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thought of econom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explains the thought of soci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human practical activities and the essence of social development.And predicted that the realization of communism in its essence is the realization of soci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ese three parts are combined organically to form a whole.Marx and Engels' idea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ovides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China, points out the direction of our country's walking the road of circular economy, and lays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view.It has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value.
【作者单位】: 东北大学文法学院;
【分类号】:A8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严会超,吴文良;试论生态环境补偿与生态可持续发展[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小华,李慧;亚当·斯密的优势原理和国际贸易理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吴先伍,吴兴华;理想人格的当代视野[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3 徐寿波;“物流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前沿[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03期
4 严明,孟维杰;跨文化研究:心理学发展新契机[J];北方论丛;2004年05期
5 周达;中国双市场体系理论探讨——对双市场体系下的低消费率与最终消费的模型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孙云彦;;对中学体育课程改革的经济学诠释[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7 戚序;;构建环保专门课程填补色彩教学空白[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8 于洋;对中国农业规模经营的理论反思[J];长春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9 侯维栋,张立君;美国企业治理结构变迁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阐释[J];财经科学;2003年02期
10 冯金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数学原理[J];财经科学;2006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天宇;论金融衍生工具及在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的应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2 王雪苓;当代技术创新的经济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3 邓金堂;高技术经济的制度演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4 许为义;环境资本项目融资商业化资本化运作论[D];复旦大学;2004年
5 董利民;土地整理融资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6 赵湘莲;高新技术企业R&D财务管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7 唐华;产业集群论[D];四川大学;2004年
8 顾巍;员工视角的内部顾客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9 任志安;企业知识共享网络理论及其治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10 黎友焕;企业社会责任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刚;我国房地产业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分析及其优化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2 刘欣;矿业权有偿出让法律制度探析[D];外交学院;2003年
3 江金彦;企业的成长:理论与解释[D];江西财经大学;2003年
4 高开颜;中国百年科技创新系统化历程与科技竞争力相关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5 邢祖礼;价格机制与非价格机制:理论与应用[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6 王丽丽;论知识经济时代的技术创新及其知识产权保护[D];吉林大学;2004年
7 朱丹;苏州电加工行业创新行为分析[D];苏州大学;2004年
8 胡雪婷;两岸广告比较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魏海涛;投资与城市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王细芳;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哲学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克国;生态环境补偿政策的理论与实践[J];环境科学动态;2000年02期
2 毛显强,钟瑜,张胜;生态补偿的理论探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键;;白天鹅咖啡馆:马克思的心安之处[J];社会观察;2011年07期
2 龙迎伟;谭培文;;马克思恩格斯利益机制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曹莉莉;;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思想研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谷炜江;;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观的再解读[J];前沿;2011年16期
5 张国富;孙金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现实的个人”理论及其当代价值[J];社会主义研究;2011年03期
6 史界;;探析《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科学自由观及其当代价值[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9期
7 刘建军;;“为人民服务”的命题史考察[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07期
8 《马克思、恩格斯论性爱、婚姻和家庭》课题组;;马克思、恩格斯论性爱、婚姻和家庭(续六)[J];中国性科学;2011年08期
9 张首先;张俊;;继承、批判与超越: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基础[J];理论导刊;2011年08期
10 蔡振磊;;从《德意志意识形态》解读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J];学理论;2011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坚;;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生态观探微[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防灾减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李益荪;;马克思、恩格斯悲剧理论新探[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李中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爱情描写的一些论述[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刘英杰;;从三个“悖论”看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演变及重新界定[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5 张帆;张艾清;;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对个人权利保障的价值意蕴[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6 叶志坚;;马克思文化思想论析[A];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构建[C];2004年
7 杨文极;;“异化劳动”与“以人为本”——重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8 李维意;;马克思对实现“两个和解”的探讨[A];第五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0年
9 钟哲明;;也谈“马克思的普世价值观”[A];忘年交书简二集[C];2010年
10 戴劲;;马克思和胡塞尔论生活世界问题[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学习导读[N];人民日报;2011年
2 李希邦;在马克思、恩格斯塑像前的沉思[N];中国审计报;2004年
3 朱传h,
本文编号:17041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704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