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与以国家理性为依据的治理问题
本文选题:马克思 + 国家理性 ; 参考:《哲学动态》2015年01期
【摘要】:以阶级统治、国家消亡说为主轴的马克思国家学说极具重要性,它深度质疑了以黑格尔为代表的"政治的和法的理性实现中"的国家观。然而,表面看来,马克思的国家学说似乎根本没有触及或进入如何进行国家治理的问题视域。从理论视角而言,这迫使我们重新解读马克思相关国家学说的文本;或者说,它迫使我们对国家得以继续存在并保持为当今形态的原因或治理术给予更多的关注。从这一观点入手,通过考察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通过对当时公共舆情的分析和掌握,我们可以发现:事实上,马克思对"以国家理性为依据的治理问题"有过特殊并深入的思考。
[Abstract]:Marx's theory of state, with class rule and the theory of state extinction as the main axis, is of great importance. It deeply questions Hegel's state view of "the rational realization of political harmony and law", which is represented by Hegel.On the surface, however, Marx's theory of state does not seem to have touched or entered the issue of how to govern the state.From a theoretical point of view, this forces us to reinterpret the text of Marx's theory of the state; or, it forces us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ause or governance of the state that can continue to exist and be maintained as its present form.From this point of view, by examining Marx's critique theory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by analyzing and mastering public opinion at that time, we can find that: in fact,Marx had a special and deep thinking on the governance problem based on national rationality.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所有权与正义——走向马克思政治哲学”(14AZX00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马克思政治哲学基本问题研究”(13YJA72002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A81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志军;;现代性和钱: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的理论旨趣与现实意义[J];北方论丛;2008年01期
2 刘丽;代表人民利益:一条不变的历史红线——从《共产党宣言》、《为人民服务》到"三个代表[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2年06期
3 王平;;论马克思的实践概念[J];才智;2011年08期
4 禹亚男;浅谈马克思治学态度对青年的启示[J];昌吉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5 丛大川;刘玉仙;;“实践人本自由主义”:马克思《巴黎手稿》的哲学灵魂[J];大连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6 王建民;;马克思国家学说的一个重要问题——“打碎旧的国家机器”思想研究[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9年04期
7 刘(岑鸟)斐然;浅析马克思哲学人文精神形成的缘由[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4年03期
8 赖耀先;浅谈马克思青年时代的诗歌创作[J];福建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1期
9 姚银科;;诗歌中的马克思:马克思大学时代自由思想初探[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年12期
10 杨丽珍,张子龙,刘昌慧;试论马克思的人格特征[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克文;;马克思的文采——兼对当前政论文语言的思考[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2 岳丽艳;王海传;;市场经济的发展与道德提升的同向性的人学追问[A];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第十四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于洪生;;文化视域下的经济社会和谐发展[A];文化复兴:人文学科的前沿思考——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12年
4 白刚;;马克思主义原理课教学模式的转换[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第二辑)[C];2011年
5 刘继高;夏从亚;;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视阈下少数民族哲学研究的几个问题[A];回顾与创新:多元文化视野下的中国少数民族哲学——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成立30年纪念暨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岑孝清;;文化的科技创意与人的自由发展[A];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第十四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田心铭;;文明进步中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对马克思恩格斯人的发展思想的一点理解[A];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第十四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8 董学文;;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内核是什么?[A];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论坛第一期、第二期[C];2014年
9 王川飞;;马克思主义谱系中资本批判理论探析[A];安徽省哲学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10 熊韵波;;生态概念的意识形态性探析[A];安徽省哲学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爱萍;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赵异;康德、马克思、海德格尔实践与认识关系思想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张小红;罗莎·卢森堡总体性方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清涛;马克思学说体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黄学胜;青年马克思对启蒙的扬弃[D];复旦大学;2010年
6 李定清;马克思恩格斯文艺思想与欧洲文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姜海波;青年马克思的生产力概念[D];黑龙江大学;2011年
8 钱立火;《资本论》与唯物史观[D];复旦大学;2004年
9 赖恩明;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与中国的现代社会转型[D];复旦大学;2005年
10 罗秋立;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人类学批判[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毕晓;从“同路”到彻底决裂[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茜;马克思文学批评的审美话语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希琴;马克思实践概念的形成与嬗变[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永国;马克思唯物史观论域的迁移及其启示[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5 张春华;论马克思的权利观[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6 胡静静;创新思维的策略和实施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魏强;马克思人的解放学说及其当代解读[D];苏州大学;2011年
8 袁宝刚;马克思主义辩证历史决定论探究[D];苏州大学;2011年
9 张靖伟;马克思与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10 王永强;晚年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新发现[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章宝;;马克思对启蒙理性的批判与重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毛振军;;超越 批判 重构: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理性论分析[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03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17365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736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