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超越与融合——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关系的三重意蕴

发布时间:2018-04-12 20:36

  本文选题:马克思主义 + 儒学 ; 参考:《教学与研究》2015年07期


【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文化化,具体而言就是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对接、超越与融合。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在政治理想上有着高度的契合性,在政治实践展开空间上也很相似,传统道德伦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了有益的补充。马克思主义在对接儒学的同时在知识内在张力、知识完备性和知识体系适应性上超越了儒学。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融合,对中国文化的重建、治国理念的完善和国家治理结构的重构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Abstract]: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s of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is the Chinese culture of Marxism, specifically, the connection, transcendence and fusion of Marxism and Confucianism.Marxism and Confucianism have a high degree of agreement in the political ideal, political practice is also very similar in the space, the traditional moral ethics of Marxism in China has been a useful supplement.Marxism transcends Confucianism in terms of internal tension of knowledge, completeness of knowledge and adaptability of knowledge system.The integration of Marxism and Confucianism in the new period will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reconstruction of Chinese culture, the perfection of the concept of governing the country 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national governance structure.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分类号】:A8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陶文昭;;科学认识历史文化与中国制度的关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体会[J];教学与研究;2015年04期

2 方克立;;关于文化体用问题[J];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04期

3 赵汀阳;;天下体系的现代启示[J];文化纵横;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怀祺;;近代报刊与史学近代化[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张新国;;作为中国当代启蒙范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例[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3 吴汉全;;高一涵研究的现状及今后的努力方向[J];安徽史学;2007年06期

4 朱人求;;李大钊的儒家文化情结[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5 齐卫平;;理论功能视阈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王先俊;;论“五四”后的社会改造思潮[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颜丹;;略论李大钊的新闻编辑思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8 方克立;;“马魂、中体、西用”:中国文化发展的现实道路[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9 孙熙国;;中国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10 王先俊;;论五四后马克思主义者的社会改造理论[J];北方论丛;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王晓洁;;张岱年“综合创新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A];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C];2009年

2 李存山;;张岱年先生与新唯物论[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3 杨慧清;;百多年来中国社会的赶超意识[A];“20世纪中国社会史与社会变迁”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97年

4 谈新敏;;中原传统文化与公民意识[A];公民意识研究[C];2008年

5 孙凤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特点论析[A];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丛(2011年)[C];2011年

6 杨蔚;程运麒;;生态文明的人学意蕴[A];生态文明与人的发展[C];2013年

7 卢建平;;中国死刑改革的人权维度[A];中国梦·深化改革与转型发展——聚焦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七届北京市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运辉;张岱年人生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火秀;审美现代性视阈中的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D];浙江大学;2010年

3 李琳;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4 冯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小平;李大钊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郭美华;熊十力本体论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李日;章士钊新闻理论与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王全林;“知识分子”视角下的大学教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李蓉;中国现代文学的身体阐释[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丽军;想象农民[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伟;新心学的文化体用之辩[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侯瑞锐;五四时期女性伦理思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少波;从《新青年》看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中国道路[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4 刘舒;李大钊的生命哲学思想研究[D];燕山大学;2011年

5 孟祥儒;李泽厚“西体中用”思想探究[D];华侨大学;2011年

6 毕利年;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哲学观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7 王路星;李大钊民主法治思想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8 王生加;中国公私观念发展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9 薛凡;代化视野下的中国共产党早期发展研究(1921-1927)[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晴霞;从教育视角探析“少年中国学会”同人之聚散[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铁刚;钟s,

本文编号:17413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7413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4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