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源建设动力问题探论

发布时间:2018-04-24 02:43

  本文选题:中国共产党 + 执政资源建设 ; 参考:《理论导刊》2015年07期


【摘要】:影响和决定政党执政资源建设动力的因素主要包括生存环境、党的性质与奋斗目标、党的组织和党员的责任心。党的性质和目标、党的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强烈的责任心为中国共产党加强执政资源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内源性动力;人民群众的期盼、民主党派的批评监督、国际政党政治和国际环境的新变化为党加强执政资源建设提供了丰富、多元的外源性动力。中国共产党推进执政资源建设必须加强党的性质和宗旨教育,开发执政资源建设的内在精神性动力;必须强化党员干部和党组织的执政资源意识,开发执政资源建设的责任性动力;必须依据党情、国情和世情的新变化,与时俱进,着力开发转化执政资源建设的外在动力。
[Abstract]:The factors that affect and determine the power of the party's ruling resources include the living environment, the party's nature and goal, the party's organization and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party members. The party's nature and goal, the party organization and the strong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of the party members and cadres provide the powerful endogenous impetus for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ling resources; the masses of the people. The expectation, the criticism and supervision of the democratic parties, the new changes in the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party politics and th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provide the party with rich and pluralistic motivation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ling resources.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must strengthen the party's nature and purpose education and develop the inner spiritual power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ling resources; and the party must strengthen the party. The ruling resource consciousness of the cadres and Party organizations and the responsible motive for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ling resources must be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 new changes of the party's situation,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the world situation, and develop the external motive for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ling resources.

【作者单位】: 信阳师范学院;
【基金】: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统一战线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化建设”(14JJD810016)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颖;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社会生态分析[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年04期

2 厉有国;;政党执政资源建设的中西比较与启示[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艳敏,冯宝晶;谈政治文明建设[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2 沈贞伟;;党的执政生态变化与统一战线的整合功能[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1期

3 史华松;;西方政党法治建设若干问题探析及其启示[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4期

4 伍柳氏;;革命后传统政治文化延存之因分析[J];长沙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5 马敏;德国选举制度对政党政治的影响分析[J];德国研究;2002年01期

6 崔玉亮;;转型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和困境探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7 吕承文;邓建华;;地方治理行动自由空间中的五大矛盾解析——个人与制度的冲突[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8 雷鸣;信任的政治功能[J];甘肃理论学刊;2005年03期

9 陈悦新;;以道家思想浅析斯大林时期苏联党和个人过分集权条件下执政体制的失败原因[J];传承;2009年22期

10 王小红;;论苏联解体与俄罗斯民主改革[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李景治;;加强执政党建设的几点思考[A];当代政党制度与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袁野;;德国政党制度的建设及其政治影响——在多党制下构建稳定的联合政府[A];世界政党格局变迁与中国政党制度发展——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论文集(第六辑)[C];2012年

3 孙晋同;;试论政府审计的发展趋势——兼论政府审计的职能定位[A];江苏省审计机关第二届青年审计论坛暨国家审计与经济安全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岩;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地方党政关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宋广奇;当代中国反腐模式转换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龚少情;独一执政党发展的动力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薇;现代政治宽容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5 赵永建;政府结构变革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6 马斌;冷战后美国对中亚援助政策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7 刘靖北;现代中外政党—国家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戴回天;民主主体论[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9 牟宗艳;政治哲学视野中的民主[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10 罗兴佐;治水:国家介入与农民合作[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宝明;韩国民主转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翟正国;转型时期中国国家自主性问题探析[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赵兴修;民众主义与拉美国家政治现代化进程[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善伟;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革视域下的农村政治稳定问题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5 李中立;当代中国政治稳定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刘西红;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下的泰国民主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7 左宏愿;西北民族地区政治稳定机制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方玺;泰国军人干政的原因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9 王森浩;东亚转型国家民主巩固的困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山西大学;2011年

10 霍建岗;日本新保守主义分析[D];外交学院;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冠中;;执政资源研究中的若干理论问题[J];理论与改革;2006年03期

2 厉有国;;政治资源建设视阈下中国共产党打造和变革标语口号的历程与经验[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远长;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源研究[J];科学社会主义;2004年06期

2 潘宇;开发丰富党的执政资源,努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06期

3 陈先春;有效开发和利用执政资源应着重提高“四种基本能力”[J];理论前沿;2005年13期

4 陈勇;党的执政资源研究综述[J];理论前沿;2005年17期

5 李恩侠;充分利用和拓展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资源[J];南方论刊;2005年08期

6 龚先庆;试论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源的整合[J];理论月刊;2005年08期

7 刘忠碧;开发执政资源 提升执政能力[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8 欧阳冬子;;试论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源的整合[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12期

9 岳晓;汪攀;;整合执政资源与提高执政能力[J];理论观察;2005年05期

10 杜美香;扩展执政资源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途径[J];理论界;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顾梅荣;;优化党的执政资源,提高党的执政能力[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张明军;;试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源的新陈代谢[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3 谷宇;刘宗洪;;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源流失原因初探[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8年

4 张吉清;;开发执政资源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课题[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全面发展(下)[C];2005年

5 高育红;;关于党的执政资源的若干思考[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全面发展(下)[C];2005年

6 张雄;戴永翔;;从执政资源意识到执政成本观[A];当代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6年

7 丁国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必须培养党政干部的良好素质[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赵丽荣;;理念转变与执政党能力提升[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提高政府执行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9·理论专刊)[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建勇;对党的执政资源分类的再思考[N];组织人事报;2011年

2 张多来(作者系南华大学教授);用好党的执政资源[N];衡阳日报;2005年

3 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杨雪冬;改革是最可宝贵的执政资源[N];中国改革报;2008年

4 张明军;党的执政资源开发与拓展[N];组织人事报;2009年

5 澎潮;创新和用好网络执政资源[N];湖北日报;2011年

6 整理 本报记者 孙健 何勇;民意是最大的执政资源[N];人民日报;2012年

7 辛鸣;以宽广的视野看执政资源[N];文汇报;2004年

8 广西师范学院课题组;保护和发展好党的执政资源[N];广西日报;2006年

9 陈俊宏;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资源[N];文汇报;2004年

10 王军;优化执政资源巩固基层政权[N];湖北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厉有国;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源建设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2 赵中源;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源的多维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思敬;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源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建文;全球化视野下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成长[D];苏州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庆利;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源整合探析[D];苏州大学;2009年

2 韩志超;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源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陈红侠;1949-1956年党的执政资源建设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4 邓亮;党的执政资源建设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5 蒋慧;试论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源的要素、功能及其利用与开发[D];苏州大学;2005年

6 曹雪峰;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源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7 张广纯;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源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8 詹丽萍;新世纪新阶段巩固、扩大和优化党的执政资源问题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曾宁;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源建设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曼青;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源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948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7948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1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