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18-05-05 02:41

  本文选题:马克思 + 现代性批判 ; 参考:《改革与开放》2012年02期


【摘要】:在当前的学术界中,现代性是作为炙手可热的研究课题,文章通过对马克思关于现代性内涵的界定以及如何对现代性进行批判的理论研究进行系统分析,为学术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Abstract]:In the current academic circles, modernity is a hot research topic.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Marx's definition of modernity and how to criticize it.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academic research.
【作者单位】: 哈尔滨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类号】:A8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丰子义;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当代解读[J];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蒲国良;;关于十月革命研究中两个基本问题的思考[A];纪念十月革命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刘增惠;石鹏;;马克思论人和自然的关系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吴建刚;;浅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汪琼枝;;传统义利观与马克思主义正义观价值基点的不同旨趣[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邢荣;;现代性矛盾的现实根源——马克思的资本视角[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许耀桐;;关于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能力的探讨[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刘大椿;;现代化进程中的人文关怀[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8 魏永征;;在“一国两制”下对表达自由与公共权力的界定——一位中国大陆学者看《基本法》23条立法[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9 李莉娅;叶苗;;舆论引导方式,,期待艺术性创新——“开放条件下舆论引导方式”调查与分析[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10 苏志加;刘啸霆;;集聚海外人才的软环境创新研究[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正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李新曦;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的素质塑造[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3 董耀鹏;社会主义国有经济控制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4 崔禄春;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科技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5 侯典明;江泽民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6 张占斌;博彩业与政府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7 王广彬;中国社会保障法制史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8 毛曦;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地理[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9 张拴平;张申府哲学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10 胡振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互关系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立慧;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历史经验[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王惠君;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模式[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高常营;渴望家园的回归——世纪之交人文精神重建问题的反思[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赵澜波;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活方式与人的全面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5 孙文营;论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趋势、困境与出路[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6 张春玲;对我国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关系的历史剖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7 李照修;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8 朱洪强;邓小平对外开发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9 游红武;后冷战时代国际冲突探源[D];暨南大学;2000年

10 廖秋红;媒介的社会伦理角色定位[D];暨南大学;200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谢立中;“现代性”及其相关概念词义辨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2 尤西林;现代性与时间[J];学术月刊;2003年08期

3 赵景来;关于“现代性”若干问题研究综述[J];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键;;白天鹅咖啡馆:马克思的心安之处[J];社会观察;2011年07期

2 戴焰军;;读《马克思致巴·瓦·安年柯夫的信》[J];党建研究;2011年08期

3 赵净琳;;论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根本特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4 庾虎;;马克思“世界化”思想的全球化境遇[J];社会科学论坛;2011年06期

5 王明亮;;马克思国家观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20期

6 马瑞丽;;论马克思幸福观的理论特征[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徐茂华;;马克思的幸福观及其当代价值[J];新湘评论;2011年12期

8 张璇;;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及其对全球化的启示[J];党史博采(理论);2011年07期

9 李鹏南;;书报检查的三重内在矛盾[J];青年记者;2011年22期

10 赵忠义;;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寻求克服异化劳动的可能与途径[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英杰;;从三个“悖论”看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演变及重新界定[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叶志坚;;马克思文化思想论析[A];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构建[C];2004年

3 杨文极;;“异化劳动”与“以人为本”——重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4 戴劲;;马克思和胡塞尔论生活世界问题[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5 张帆;张艾清;;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对个人权利保障的价值意蕴[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6 张玉琛;;浅论马克思的社会观及其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7 吕国辉;朱浩;;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小述[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提高政府执行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9·理论专刊)[C];2009年

8 马蓥伯;;第一讲 为什么要认真读点马列原著?[A];认真读点马列原著20讲[C];2006年

9 张奎良;;哲学革命变革的源头和对“历史之谜的解答”——纪念马克思写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60年[A];全国"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杨楹;;论马克思解放理论的伦理旨趣[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钟平;像马克思那样办报[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汪嘉波;马克思缘何再受西方青睐[N];光明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田晓玲;马克思为我们提供了理解世界的方法[N];文汇报;2008年

4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何中华;一个新的“格式塔”转变的来临[N];社会科学报;2008年

5 E线图情;马克思纪念图书馆迎来75岁生日[N];中国文化报;2008年

6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萧灼基;我写马克思传记的一点新尝试[N];北京日报;2009年

7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牛苏林;马克思宗教理解的一个重要论断[N];中国民族报;2009年

8 汪行福 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依然不可超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北京大学教授 赵建文;怎样理解马克思所说的“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N];北京日报;2010年

10 北京师范大学 杨耕;重读马克思[N];光明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飞;马克思对资本的批判及其现实意义[D];苏州大学;2010年

2 曹瑞明;马克思“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原则的当代解读[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士兵;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视阈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剑抒;马克思自由思想的真蕴及其当代境遇[D];吉林大学;2004年

5 王永山;马克思与费尔巴哈[D];苏州大学;2004年

6 周宏;理解与批判[D];南京大学;2002年

7 常江;马克思的历史观批判[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涂良川;论马克思的正义观[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徐祥军;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与社会主义所有制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10 罗骞;论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及其当代意义[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东华;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初探[D];内蒙古大学;2009年

2 禚丽华;马克思生存论视域中的现代性批判[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鹏娟;论马克思对现代性的哲学批判[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蔡正孙;马克思和老子人与自然关系思想比较[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5 甄永亮;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0年

6 霍君辉;马克思和谐思想初探[D];吉林大学;2011年

7 姚志国;论马克思对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与超越[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8 罗伯中;论马克思早年政治哲学[D];湘潭大学;2003年

9 秦怡红;论马克思的社会理想[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任东景;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河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458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8458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2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