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的生成及其维度

发布时间:2018-05-16 04:07

  本文选题:体验 + 反省 ; 参考:《学习与探索》2015年09期


【摘要】: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始源于体验,奠基于反省,诉诸实践。体验的现代性批判、反省的现代性批判、实践的现代性批判是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三个基本维度。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正是从以"诗意批判"为中心的体验的现代性批判出发,经由以"资本批判"为中心的现代性的反省,而最终诉诸以"现实的历史批判"为中心的实践的现代性批判。对"马克思现代性批判"问题的研究,应该从这三者所构成的"现代性问题关联域"中做整体性的把握。
[Abstract]:Marx's critique of modernity originated from experience, based on introspection and resort to practice. Modernity critique of experience, modernity critique of introspection and modernity critique of practice are three basic dimensions of Marx's modernity criticism. Marx's critique of modernity starts from the critique of modernity centered on "poetic criticism", and through the introspection of modernity centered on "critique of capital". And the ultimate resort to the "realistic historical criticism" of practice as the center of the critique of modernity. The study of Marx's critique of modernity should be made a holistic grasp from the "relevance region of modernity problem" formed by these three issues.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时期文艺理论建设与文艺批评研究”(12&ZD013) 吉林大学科学前沿与交叉学科创新项目“马克思现代性批判问题研究”(2014QY031) 吉林大学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项目“马克思主义美学基本问题研究”(2015FRGG05)
【分类号】:A8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贺来;“现代性”的反省与马克思哲学研究纵深推进的生长点[J];求是学刊;2005年01期

2 俞吾金;;资本诠释学——马克思考察、批判现代社会的独特路径[J];哲学研究;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书泉;;新时期文学:怎一个“颓废”了得——与《20世纪末中国文学颓废主义思潮》作者商榷[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2 吴怀东;;历史 现实 方法——欧洲浪漫主义思潮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邓宇;;作为玩具的鲜血——《报告政府》的文本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4 曾少美;;从《马桥词典》看韩少功与米兰·昆德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5 李京飞;;文学的边界——从新批评谈起[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6 唐培培;;网络文学中的欲望表达[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7 李桂荣;;《阿姆斯特丹》中失落的共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3期

8 鲁洪;;流浪:回归,抑或超越——《青春》与《九月寓言》中的流浪主题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3期

9 许婧;;浅论消费文化语境下文学创作的媚俗倾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4期

10 段金柱;在小说里思考存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与《黄金时代》比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红霞;;瓷性肌肤下的现代“身体”表述[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2011年)[C];2012年

2 王勇;李广斌;;新农村建设下的苏南农村生活世界合理化隐忧——基于哈贝马斯生活世界理论[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周晓牧;;米兰·昆德拉的“毁灭”与“不朽”[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何晋文;;市民社会与公众舆论[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5 肖靓莎;彭希林;;浅析后现代主义教育理论对大学生学习力的启示[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王元骧;;文学理论能“告别”吗?[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7 周立民;;痛切的情感记忆与不能对象化的《随想录》[A];细读《随想录》[C];2008年

8 刘汶蓉;;婚前性行为和同居观念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对现代性解释框架的验证[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9 高燕;;现代性的后果及其教育反思[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田启波;王红;;如何看待马克思社会批判范式的当代价值——基于对以人为本制度维度的思考[A];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凤莲;马克思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挑战[D];南开大学;2010年

3 蔺淑英;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与创造性运用(1919-1949)[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军府;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叙事伦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温静;十六大以来民族精神教育的理论与实践[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成山;历史与自由[D];吉林大学;2011年

7 周晓波;中美德育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史清竹;马克思货币哲学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马新宇;辩证法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虚无主义的超越[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白宇;发展观与人的全面发展[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米英;美国黑人女性主义的主体性诉说:《紫颜色》的叙事策略[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李园;信息化时代教育技术人文精神的缺失与重构[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蔡芝武;毕飞宇小说创作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沈婷;弗吉尼亚·伍尔芙小说《达洛卫夫人》中的时间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梁潇;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的互动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魏宏娜;从拯救到被拯救——白银时代文学作品中知识分子形象的转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凌;现代社会的困境与救赎[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张菲菲;技术现代性困境与出路[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杨程;文化视域下的我国网络阅读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贺来;马克思哲学与“现代性”课题[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03期

2 俞吾金;从“道德评价优先”到“历史评价优先”——马克思异化理论发展中的视角转换[J];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臧佩洪;马克思是后形而上学意义上的现代性批判者吗──论现代性批判语境下的马克思[J];南京社会科学;2002年10期

2 衣俊卿;现代性的维度及其当代命运[J];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3 贾英健;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理论旨趣及其变革实质[J];哲学研究;2005年09期

4 漆思;论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的三个基本维度[J];求是学刊;2005年01期

5 罗骞;马克思与现代性批判[J];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6 李国华;现代性批判与现代认知结构的嬗变[J];理论学刊;2005年04期

7 魏波;;论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人文向度[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8 李泳梅;;现代性批判理论的人文反思和启示——中国境域下的启蒙精神再思考[J];理论导刊;2006年10期

9 郗彩红;;西方“大众社会”概念的原初语境与现代性批判[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臧峰宇;;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现代性批判视野[J];理论导刊;2006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吴晓明;;现代性批判与“启蒙的辩证法”[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闫方洁;;商品、异化、拜物教: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理论源起[A];马克思主义 中国探索与当代价值: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9年

3 高瑞泉;;当代中国的现代性批评[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4 鲁明军;;谁之批判?何种现代性?——当代艺术批评的价值重思与实践检省(1990-)[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5 罗骞;;后现代语境中的现代性批判话语及其限度[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5)[C];2007年

6 吕敬美;;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及其当代启示[A];马克思主义与文化新自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杜红艳;基于多元主义的现代性批判[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2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罗骞;真正的现代性批判一定是“后”马克思的[N];社会科学报;2006年

3 罗骞;“死亡”应成为现代性批判的必要意识[N];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张雄 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现代性与西方理论经济学传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5 衣俊卿;现代性的当代命运与中国语境[N];光明日报;2004年

6 北京大学哲学系 丰子义;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当代启示[N];光明日报;2010年

7 陈学明;中国“现代化”需要超越西方模式[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8 万俊人;现代性:从批判到颠覆及之后[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9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资源[N];社会科学报;2005年

10 约翰·F·威尔士/文 吕增奎/编译;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N];社会科学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罗骞;论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及其当代意义[D];复旦大学;2005年

2 梁玉水;“马克思与现代性批判”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3 周丹;现代性的资本批判[D];吉林大学;2012年

4 石敦国;时代困境的实践反思——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话语[D];复旦大学;2003年

5 郑飞;现代性批判的问题域[D];南开大学;2009年

6 肖伟胜;现代性困境中的极端体验[D];南京大学;2003年

7 戚广平;“非同一性的契机”:关于“建构”的现代性批判[D];同济大学;2007年

8 李正义;诗意的延续:从浪漫主义到共产主义[D];山东大学;2010年

9 陈爱梅;现代性批判与自由理想的启蒙[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梅;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及启示[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2 刘平;论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岩;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当代意义[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4 范秋琨;现代性批判研究探析[D];厦门大学;2007年

5 张丹;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2年

6 许建宝;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娟;论现代性问题:超越理想与现实的冲突[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8 晏雪飞;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D];吉林大学;2008年

9 彭文刚;犹太人问题与现代性[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吴丹;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953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8953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f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