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需要理论的政治哲学意蕴

发布时间:2018-05-18 21:34

  本文选题:马克思 + 需要理论 ; 参考:《黑龙江社会科学》2015年05期


【摘要】:马克思在自然、社会以及人的自我实现三个不同层面上建构起来的需要理论,实际已经越出了纯粹经济学的边界,从而进入到比纯粹经济学远为复杂的政治哲学的问题域,在立体性的思想结构中彰显出丰富的政治哲学意蕴。具体地说,马克思从自然需要出发提出了指向资本统治关系的权利话语,从社会需要出发昭显了共同体意义上的普遍价值,从人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出发描绘了反拨现代、回归古典的超越性政治的图景。
[Abstract]:Marx's theory of need, which was constructed on three different levels of nature, society and human self-realization, has actually crossed the boundary of pure economics, thus entering the problem domain of political philosophy which is far more complicated than pure economics. In the three-dimensional ideological structure, it shows rich political philosophy implication. To be specific, Marx put forward the right discourse pointing to the relation of capital domination from the point of natural need, showing the universal value in the sense of communit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social needs, and describing the backwash modern from the needs of self-realization of human beings. A return to the classic picture of transcendental politics.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传统及其当代延展”(14FZX013) 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 湖北省教育厅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正义理论研究”(14zd004)
【分类号】:A81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华;客观真实是诉讼证明的终极目标——诉讼证明标准之理性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2 顾承卫;杨小明;;为功利主义辩[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3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4 唐青才;朱德全;;主体间性哲学视角下的德育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5 周云水;;从《礼仪问答写卷》看吐蕃伦理文化与儒家伦理的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6 赵天宝;;大学生新生入学教育刍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7 韩轶;;西方国家的刑罚目的观及其对我国刑罚目的界定的启示——兼论惩罚犯罪应界定为我国刑罚目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8 周世中;;西方法的合理性思想的演进[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9 李学宽;郭志远;;反传闻规则对我国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启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10 肖顺武;;试论民法意思自治理念之嬗变——基于民事主体视角之解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长军;;财产理论与建构和谐社会[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下)[C];2011年

2 陈绪新;;“被迫现代性”与当代中国伦理精神重构——我们需要一种积极伦理学[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刘仁贵;;再论伦理与道德的关系[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杜早华;;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危机——从自律与他律的平衡看[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田海平;;宪政伦理的问题意识与政治担当[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邹平林;杜早华;;在私人道德与制度伦理之间——“小悦悦事件”带来的伦理反思[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赵一强;;契约和谐及其伦理实现[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8 王雷;;效率与激励视角下公民财产权与国家征收权的均衡——来自城市房屋征收个案的法与经济学分析[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曲振涛;周方召;仲深;;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观——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法经济学视角解读[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陈柳钦;;全球化视野下国家主权理论的演变与发展[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东平;近代中国监狱的感化教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李俊义;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律地位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陈琦;海上人身损害赔偿制度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陈丽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县长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8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9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张映芹;制度理性与福利公正[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范园园;我国行政程序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玉玉;论检察机关在行政公益诉讼中的原告资格[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4 陈邈;突发事件中紧急权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园;信息化时代教育技术人文精神的缺失与重构[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秦璐;网络舆情引导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杨小强;对我国资格刑的分析与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刘笛;论道德义务不能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黄涵华;完善我国监外执行法律监督的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邹舒然;网络传播对我国公民社会构建的促进作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晓利,潘吉平;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意蕴[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 张玉良;;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意蕴[J];攀登;2005年06期

3 周邦炳;;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意蕴[J];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3期

4 高中和;;浅谈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意蕴[J];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16期

5 曾天雄;罗海云;;论协调发展的哲学意蕴[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6 马德华;;刍论问题之哲学意蕴[J];长白学刊;2007年03期

7 张文孝;;科学发展观哲学意蕴初探[J];中国西部科技(学术);2007年12期

8 李键;;浅析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意蕴[J];黑龙江史志;2009年11期

9 韩伊波;;论科学发展观根本方法的哲学意蕴思考[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10 赵红梅;;“勤政为民”的哲学意蕴与实践要求[J];学习与实践;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殿林;;理论自觉的哲学意蕴[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2 李海洋;;论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意蕴[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李海洋;;论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意蕴[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王海滨;;和谐社会的哲学意蕴[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下)[C];2011年

5 字振华;罗咏辉;;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创新成果的哲学意蕴及规律性探索[A];中国共产党90年研究文集(上)[C];2011年

6 邓兆明;;“发展是硬道理”的哲学意蕴[A];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十周年理论研讨会专辑[C];2002年

7 王芳明;刘少坤;;论可持续发展观的哲学意蕴[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8 邢久强;;邓小平“一国两制”思想的哲学意蕴[A];纪念邓小平(下卷)——北京市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包春平;;郭明义幸福观的哲学意蕴及其现实价值[A];追寻雷锋的足迹:当代雷锋郭明义[C];2013年

10 陈新汉;;人生的哲学意蕴四则[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刘国胜;中国梦的哲学意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2 上海大学哲学系 陈新汉;文化自觉的哲学意蕴[N];光明日报;2013年

3 张自勉;论强军目标的实践哲学意蕴[N];解放军报;2014年

4 张永恒 杨姝 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哲学意蕴[N];重庆日报;2014年

5 陶东风;和谐的文化哲学意蕴[N];学习时报;2007年

6 姜瑞霞;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意蕴[N];山西日报;2005年

7 管向群;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意蕴[N];光明日报;2004年

8 吕良;和谐社会的哲学意蕴[N];吉林日报;2007年

9 站前区检察院 王长余;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几点哲学思考[N];营口日报;2009年

10 谭培文 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历史唯物主义面临的现实前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祝静;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意蕴和实践意义[D];安徽大学;2007年

2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意蕴[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古维娟;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意蕴和理论创新[D];武汉大学;2005年

4 吕岩;论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及其哲学意蕴[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5 白素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意蕴及当代价值[D];西北大学;2012年

6 宋金诗;科学发展观的人本解读[D];吉林大学;2008年

7 陈景娜;以人为本的哲学意蕴[D];中共吉林省委党校;2010年

8 程兴国;唯物史观视野中的科技创新[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9 卓子宏;调查研究:取得正确认识的根本方法[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9072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9072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5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